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业:差距透视浮华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 10:24  深圳特区报

  在这个让人奋进的时候寻找中国汽车产业的硬伤,实属不合时宜。但我们必须这样做,对任何一个关心中国汽车、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今天都应当在为中国汽车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愉悦的同时,思考一下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才能告别虚热,冷静走上健康之路;而对于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来讲,越是在这种一片繁荣的时候,就越应当冷静、客观、思考。

  如何在一片繁荣的背后,冷静思考中国汽车行业的差距,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责任。无论从宏观层面上分析,还是从微观事件上解构,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其产业特殊性导致的,更有不少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整体都要面对的。因此,寻找汽车产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绝对不仅是汽车产业应当反思的问题,更是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之下,整体需要面对的问题:当我们越来越接近国际同行水准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桎梏了我们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

  尽管汽车工业目前在中国正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2年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位居各行业之首;2002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实现利润431亿元,增长60.94%,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8.45%,相当于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平均利润率的6倍多;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汽车的年产量也已经处于“坐五望四”的地位。但是,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样,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汽车强国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显著。

  一个单纯的果,往往是由多个复杂的因造成的,如今分析国内汽车产业的弊病,就会发现原因实在是多种多样,从政策制订本身的缺陷,到生产厂家理念的落后;从消费环境的制约,到汽车文化的缺位……多种缺陷共同产生的化学反应,造成了汽车产业今天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这些也是我们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差距所在。

  分析如今我国汽车产业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产业政策制订远未能适应汽车产业自身迅速发展的需要;汽车消费环境的配套远未能满足越来越热烈的汽车消费需求;汽车文化理念远未能和高速进入中国家庭的汽车一起进入消费者的思想;火热的汽车产业投资远未能实现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成长中的中国汽车企业远未做好独当一面的领军责任;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伴随产业整体的高速发展日渐显露成长模式的亚健康。

  WTO,如今可谓是神州大地上最热闹的英语词组缩写,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讨论如何把握这一机遇,从而让中国经济伴随全球化的浪潮踏入一个更加稳健的高速轨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机遇的同时也必然意味着接受挑战和变革。面对变革,只有冷静才可以处变不惊;面对挑战,只有思考才可以平稳跨越;面对机遇,只有及时把握才可以真正拥有。

  仔细研究WTO的规则,在这个中国经济面临的最新机遇中,我们依旧可以发现,在这个给予我们机遇的游戏中,依旧存在许多对我们的发展不甚有利的游戏规则,比如与汽车有关的政策中,WTO规则规定,到2006年前,我国整车进口关税平均降至25%,零部件进口关税平均降至10%;《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在各方同意的国际标准中,对旨在保护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特有技术生产方法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规定、标准和测试方法存在根本差异的”不应予以使用;不得规定国产化比例;不得限制进口部件总成装车等等。这些规则对于相对来讲还比较脆弱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讲,任何一个方面的准备不充分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民族汽车产业的崩溃。

  相对来讲,寻找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来得简单、容易,但面对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还让人无所适从,毕竟解决问题需要的只是办法,但面对问题却需要太多的勇气。在一片浮华的背后,寻找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同行的差距,实属挑刺。但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中国经济一路走来,实在吃过太多一片繁荣的亏了,中国经济实在承受不起浮华背后有可能带来的苦果,因此我们必须反省,我们必须思考,我们必须冷静……

  作者:策划/撰文 本报记者 陈雅

(编辑:邵京宁)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