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媒体引用国外媒体的报道,说戈恩对中国的合作伙伴很不满意,认为中国的合作伙伴只提供了土地和劳动力,对提升品牌价值没有贡献。这一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同跨国公司合资,那时我们的战略是用市场换技术。我们的汽车市场铜墙体壁一般,跨国公司很难进来,所以那时我们还有非常有效的交换条件,就是市场。例如大众公司与中国谈判合资时,顾虑重重,前后几年都没有谈成,中国政府采取了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措施打消了其顾虑,大众就痛快地签了字。到90年代初,国家采用产业政策的方式把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明确下来。
入世前后,中国在汽车市场进入方面壁垒越来越少,比如规定了进口许可证配额的最低限度,每年要增加15%,关税水平逐年下降,发动机及其它零部件可以合资,也可以独资,不再要求国产化率和外汇平衡,服务贸易市场也逐步开放。到2005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基本开放,关税税率降到25%以下,取消进口许可证配额,市场的进入壁垒非常少了,国外的产品很容易就进来了,所以我们不可能再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国内企业,特别是三大集团就转向“政策优势战略”,也就是利用国家政策赋予三大集团的特殊地位来同跨国公司谈合资合作,比如丰田舍天津而就一汽、日产和PSA都要和东风合作、通用把在中国的合作中心放在上汽等等,这都是“政策优势”战略的成果。
近年来,国内企业更多地关心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与自主品牌,而这个话语权实际上是以股权为支撑的的权力,东风董事长苗圩曾经说过:“我们在董事会的层面上不会放弃我们所谓的话语权以及和股权所对等的所有权利。不管是我们和PSA也好,和NISSAN也好,和本田也好,我们和他们的最高层都有非常好的关系,甚至在董事会召开之前,我都会跟外方的最高层讨论一些重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要讲话语权、要讲一个平等,我们应该按照股权结构享有应有的权利。至于在合资公司的内部,在总裁以下的经营层中,则应该强调合资公司的利益。”而且,这个股权并不是凭借实力来确定的,而是政策事先规定好的,所以我们的话语权实际还是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的。
资本的权益,当然是最重要的权益,但是话语权并不完全取决于股权。尽管目前中外双方的股权都是50%,但是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外方有话语权而我们没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实际上已经从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技术来源、管理、配套、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控制权。而中方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非常少,囊中羞涩。
苗圩说:“坦率地说,过去我们在轿车的自主产品研发方面几乎都是空白的。我们没有一款东风品牌的轿车产品,我们想通过合资,把日产的经验积累在轿车研发方面。将来我们的公司在乘用车上可能采取联合开发。”在谈到品牌时,苗圩认为:“我们合资不但没有丢掉品牌,而且对我们东风品牌的价值是一个提高,不管是从知名度还是从美誉度来说,我们对东风品牌都是很有力的提升。”所以东风通过合资提升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而日产不过换来一纸政策许可,并没有市场的保障。
除了政策优势,中方还能拿出其它的筹码吗?戈恩的话的确刺耳,但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还是反思一下吧。(作 者:贾新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