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频繁降价难吊消费者胃口 11月车市没跳出低谷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1日 15:26  中国汽车报

  10月份被很多市场经销商认为是全年销售的低谷,被称为国内车市晴雨表的北亚车市在这个月也创下了全年最差的销量“业绩”。很多人认为,只要迈过这个月,在年底前的两个月消费者买车的需求会增加,汽车市场的销售会回升,但是本报调查显示,人们所预言的乐观现象并未出现,各地市场11月份的销售状况依旧难以令人满意。

  据本报的最新统计,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10月份的总销量是4306辆,但是在11月份(到23日为止)总销量只有3798辆,而9月份则销售了8318辆。

  在华东地区,作为该地区最大车市的杭州汽车城11月份第一周的销售量是827辆,第二周下降为707辆,到第三周的销量为727辆,和10月份每周约700辆的销售水平接近。

  上海联合汽车城的销售情况也相去不远,11月份以来,每周的销售量在500辆左右,和10月份的销售相差不大,而8、9月份每周的销售数量却在650~700辆之间。

  在西部地区,成都西部汽车城11月21日~27日的销售量是357辆,而一个月前的销售数量却超过400辆。

  在华南地区,广州汽车博览中心11月份的销售量和10月份相比也并未有较大的变动。

  虽然接近年底,尤其是11月份以来,汽车市场又掀起新一轮降价大潮,但是消费者对目前购车并未显示出太大兴趣。

  本报最新调查显示:在对目前购车时机的评估上,只有22%的消费者认为目前购车有利,而33.4%的消费者认为目前购车不利,应当再等待,40%的消费者认为现在还是以后买车都无所谓。

  而10月份这三部分消费者的比例分别是23.6%、42%和32.3%。虽然认为目前购车时机不好的消费者数量减少了很多,但是认为目前购车有利的消费者数量也在减少,而观望的消费者数量在增加,不管国内市场是否降价,很多消费者都已经无动于衷。正如很多业内人士所了解的,频繁的降价只能加重消费者的观望心理。

  另外,近期很多汽车厂家宣布降价的车,经销商实际销售价其实早已相当于或低于厂家宣布的最新降价价格。比如两厢POLO,1.4L手动基本型降价后是11.38万元,但是这之前杭州地区经销商的实际销售价是10.88万元;1.4L自动舒适型降价后是13.58万元,而实际销售价是12.6万元,厂家的这种降价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

  还有些车型属于消费者很不感冒的类型,被形势所逼而不得不降价,虽然降价了,幅度也很大,但其效果能有多大、能维持多久都还是未知数。

  车市并未走出低谷并不仅仅是上述原因。

  国际金融咨询公司KPMG的报告预测,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过剩程度将达到23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将很快达到饱和!”,国外很多调查机构都发出了类似的呼吁。

  但遗憾的是,虽然目前国内汽车库存已经超过13万辆,国内却仍然并没有多少人把这些话当真。

  近期,国内有专家已经发出警告,认为国内车市之所以长期持续火爆,是因为长期积聚的购买力突然得到释放。但最近几个月来,汽车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产销率、实现利润等主要指标都在缓慢回落,但库存量却不断攀升。很明显,需求增长已缓,产量增加却急,长此以往,后果不言而喻。(本报记者 楼聃)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