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油价“高烧”波及中国 全国成品油价格上扬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 11:10  新闻晨报

  国际油价的“高烧”越来越厉害了。本周一,纽约交易所原油价格已经超过32美元,创下三周以来的新高。而同时,令中国人头疼的是,从本周开始,这场“高烧”跨过了国门,直接波及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用油。上周末,全国各地成品油价格普遍上扬。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对能源需求的加大,是油价“高烧”的主要动因。作为全球石油第一消费大国,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出乎意料地达到了7.2%的增长率,经济发展使得11月份美国原油需求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点。无独有偶,今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为国际油价的“高烧”提供了强劲支撑。有预测表明,未来两三个月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还将以4.5%左右的速度增长。

  尽管需求剧增,油价不断攀升,石油输出国却不肯轻易增加产量。事实上,欧佩克9月份开始的减产,是导致此次国际原油价格“高烧”的直接原因之一。上周,欧佩克油价在每桶27.92美元到29.02美元的高位盘整,其中4个交易日的油价超出欧佩克每桶22至28美元价格调控机制的上限。然而,欧佩克却解释说,全球石油销售主要以美元结算,近期美元的大幅贬值使产油国遭受了严重损失。供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通过控制产量来维持油价“高烧”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但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这种“高烧”直接意味着成本增加。因为人民币的汇率是跟着美元波动的,而国内原油价格已经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以美元结算的国际油价上扬,也就意味着国内原油价格上扬。于是,国际原油价格“高烧”,直接导致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成品油供应商成本上涨,最终促成成品油价格上扬。

  上述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怪现象:批发价高于零售价屡见不鲜;价格控制不严的地方成品油价格远远超出国家调控的上限;上海这样价格控制严格的地方又面临“成品油外流”导致“油荒”……诸多的市场压力,属于国家调控范围的“成品油”价格终于坐不住了,国际油价的“高烧”也由此波及了中国终端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用油成本的上升,短期内很难缓解。从国际市场看,美元还在持续走软,欧佩克上周四决定不调整限额,加上恐怖袭击频频出现,以美元结算的国际油价还将继续维持高位。而从国内市场看,经济发展对煤、电、油各种能源的需求都在不断放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油价“高烧”,对中国各个行业乃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吴名遂绘)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