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层领导和上百名中外记者出席一个出口轿车的下线仪式,这在中国恐怕是首次,在国外有可能成为笑话。此前,像大众汽车集团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哪个地方生产的轿车不是面对国际市场的?只有在中国。不幸的是,中国恰恰是最重视出口的国家之一,而轿车出口正是多年之痛处———关税和准入壁垒造成的高成本和高价格不仅使国内消费者受害匪浅,而且把轿车出口抬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情况似乎有了变化,一些国内生产的国际品牌轿车和自主品牌轿车先后有了小量出口,但出口对象都是清一色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出口以后到底怎样,往往没了下文;有的轿车出口不仅要隐瞒数量,连出口对象国也不明,只有所谓“中东地区”。于是,在不少媒体看来,所谓轿车出口不过是厂家做秀而已,目的是在国内促销。而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有可能是上海大众生产的三厢POLO。
上海大众11月28日在一个隆重的下线仪式上宣布,该公司生产的600辆POLO轿车将出口澳大利亚,从而实现了中国生产的轿车首次批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生产的轿车首次以国内同等价格在国际市场销售;国内首款右置方向盘轿车改造成功。
国产轿车能够出口到发达国家说明了什么?上海大众在新闻稿中做足了文章:“充分体现了上海大众卓越的制造工艺和POLO车型全球同步的一流技术”;“充分证明了POLO轿车是一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产品”;“表明了上海大众生产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
但POLO出口中最引人注目的信息恐怕是价格。因为国产国际品牌轿车的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是中国消费者长期以来的最大诉求。现在POLO率先做到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加上似乎过于隆重的仪式,一些在场记者给出了“一个象征”、“国内促销”、“做秀”之类的评价。
然而实际情况恐怕不会如此简单。因为,国内汽车产能即将严重过剩的前景无疑会使国内厂家失去纯粹以出口来做秀的兴致,开拓国外市场,实现轿车出口已经开始事关其未来的生死存亡。
记得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亚太区总裁雷斯能在1年前上任时就对记者说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出口。现在看来,德国大众是认真的。按澳大利亚市场的需求将方向盘右置,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早有计划,需要一定时间的研发,需要一些不同的零部件……上海大众做到了,但仅仅是个开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中国业务总负责人魏智博说:“通过出口POLO轿车,德国大众集团可以考验中国生产的轿车在外国市场上被接受的程度。”但他深信,这不是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最后一次出口”。他表示,希望大众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成为德国大众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出口基地,在中国国内外两个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身为中国第一大轿车企业———上海大众总经理的陈志鑫说,POLO轿车此次批量出口澳大利亚只是上海大众开拓国际市场的首发阵容,将为中国生产的轿车享誉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怎样体现“中国制造呢”?记者们注意到,在那款下线POLO的尾部标有“上海大众”的字样,与国内销售的POLO相同。陈志鑫就此回答说,是否在出口的车身上留下“上海大众”的字样还没有最后决定,这其中有着国内外市场文化差异的问题。但实际上,语言的不同是明摆着的,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当然不会理解轿车品牌之外加上的中文厂名,德国大众也像所有跨国公司一样,不愿使自己的品牌赋予产地上的差异。看来,中国特色的“姓中姓外”的“名分”之争即使是在出口轿车上也要有所反映。
此外,据据陈志鑫介绍,由于“任务紧急”,出口的POLO将通过德国大众在澳大利亚的网络销售和维修。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德国大众是否也可以因“任务紧急”而利用上海大众的网络在国内销售进口车呢?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是否有必要在同一市场上分别建立各自的经销服务网络呢?
但无论如何,POLO的出口毕竟是国产汽车真正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根据一项相关的框架协议,上海大众将在今后5年内每年对澳大利亚至少出口600辆POLO。如果POLO不负众望,能够经受住澳大利亚市场的考验,并实现更大规模的出口,那么它将使国产轿车对新西兰乃至日本等方向盘右置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国产轿车对发达国家的成功出口将彻底改变国产化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不佳形象,从而使国产轿车能够与进口车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国内市场竞争,进而实现国内有竞争力的汽车厂家与消费者的双赢。因此,人们有理由祝POLO好运。(本报记者 何仑 孙笑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