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在国内喊了有段时间了。但只见楼梯响,未见人下来。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对国际上通用的汽车召回制度为何迟迟在国内不能实行,这位人士谈了他自己的看法:国内车厂欲召回不容易。与国际大车厂相比,国内汽车厂家对汽车召回的态度并不明朗。除了个别几家大车厂在其合资方的支持下,有可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召回之外,大多数企业是不敢轻言召回的。
首先,中国汽车工业不具备汽车召回的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条件并不只是指法律环境,而是指我们的技术条件。在国内许多车厂对配件的使用和管理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地步。另一方面,在销售上,一些汽车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用户档案,根本不能掌握客户的情况。更要命的问题在于,由于在产品研究方面的落后,国内厂商几乎很难发现哪个部件的哪个方面出现了对整车性能产生影响的毛病,因此也就对召回无从谈起了。
另外,从资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是召回不起的。据估计,费尔斯通公司在前次的召回事件中损失高达3.5亿美元。而三菱汽车公司初步决定的一次可能涉及51.4万辆汽车的召回中,预估将花费4580万美元。如果按同样的情况,国内的车厂也实施召回的话,对于大多数厂家来说,一次召回可能就意味着倒闭和破产。这也是国家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较为审慎的原因之一。
还有,从汽车召回这一问题不难看出,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水平差距相当之大,而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事实上,具备进行召回的条件已经成为企业具备足够实力的象征之一。随着近年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一汽大众等企业先后引入了品牌专卖的销售制度,在掌握客户资料方面已经为实施汽车召回打下了基础。
采访结束时,这位业内人士建议,在制定有关法规的问题上应该加快步伐,考虑到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先在一定范围内,在较为宽松的条件上让厂商自行决定,在什么条件下实施召回。再逐渐加大管理力度,最终使召回制度成为每间车厂必须严格遵循的法律条文。这对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消费者来说都十分必要。马元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