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高质量 沪产轿车全面实施2毫米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7日 10:22  新闻晨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业瞄准世界同行的高水准,如今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上世纪末美国汽车界刚流行起来的“2毫米工程”率先在上汽集团旗下的两大车厂———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得到普及便是一个明证。

  熟悉中国汽车发展历程的人们大多知道,当年上海桑塔纳在上市之初,只有车标、轮胎、喇叭、收音机等几件产品是由国内制造的,仅占其零部件总量的2.7%。其他即使小如车门把手、反光镜等都是在送出样品后被德国方面否定了,评价往往出奇的一致:不够精确,努力改进一下就很接近了。更加不客气的评价是“有点像,但粗糙得很,要想最终被确认必须在所有的细节上认真处理”。

  开始,中方不少人认为是德国人太死板,不懂得灵活变通,而今天的人们对桑车质量与稳定性的放心,以及它以20多年的“高龄”仍然畅销于国内车市,显然得益于在制造之初就严格地按照德国大众认可的较高标准制造。

  提起获得国务院“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2毫米工程”,有关科技人员介绍,这是20世纪末最先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有关研究机构提出并发起的,其目的是为迅速提高车身制造精度而制订出一个完整的尺寸控制体系,这一体系因为得到了通用、克莱斯勒等大汽车制造商的全力支持与普遍运用,而成为国际汽车业中较为先进的制造体系。如今,实施“2毫米工程”的系统使得上海大众、通用的轿车产品在密封、噪音、寿命、外观、动力性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准相当。

  据上海大众有关人士介绍,早在1998年10月,该公司就已经将“2毫米工程”作为自己重要的技术改进项目,其结果是使得普桑、桑塔纳2000等老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有关汽车制造专家还介绍说,上海大众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如帕萨特、波罗等采用的德国无偏差RPS车身定位系统制造,标准甚至控制在2毫米以下。

  对于像“2毫米工程”这样的制造工艺细节的重视,反映出中国的汽车制造与装配已经逐渐向世界汽车业的主流水准看齐。从广大的汽车消费者来说,虽然很少人能够直接从这些复杂的技术进步中看出特别之处,但汽车质量的提高与价格的下降,仍然给人以看得见的实惠。(晨报记者丁之方)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友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