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 16:08  新浪汽车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车辆保险部处长、高级工程师方仲友

  一、保证保险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一)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提出:

  发展经济型轿车;

  提高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

  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

  汽车工业力争在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1年GDP 95933亿元,同比增长7.3%。

  其中:

  1、汽车工业15家重点企业(集团)(含108家企业)实现:

  销售收入2346.9亿元(占汽车行业的55%),同比增加18.3%;工业总产值2560.3亿元(占全行业的56%),同比增加21.4%;生产汽车233.4万辆,销售236.4万辆;同比分别增加12.8%、13.3%;汽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21.4%。

  2、全国汽车保费收入420亿元,同比增加13.5%。汽车保费增长低于汽车销售收入的增长。

  (二)中国车辆保险和消费贷款保险

  市场概况和主要特征;全国有十家中资保险公司经营车辆保险;外资保险公司尚不能经营汽车第三者责任险;中国人保在积极推进中国车险市场化发展同时,仍发挥着市场的主导与带头作用。

  中国人保1999—2001年车险经营情况

  承保数量(万辆)同比%保费收入(亿元)同比%市场份额%

  1999年1329.8——266.7——78.63

  2000年1379.3 3.59 291.5 9.33 78.26

  2001年1489.4 7.98 314.8 7.99 74.79

  二、中国人保服务汽车消费贷款保险市场

  1998年首先推出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信用保险;1999年推出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2001年2月又推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新产品;2002年将推出贷款购车履约保证保险;五年时间连续推出四个具有市场化特征和客户至上的新产品。

  (一)中国人保高度重视市场的反映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产品的风险费率组合平台;产品突出服务理念,力求规模经营;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满足需求促进发展。

  (二)2000—2001年中国人保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承保数量保费收入(万元)赔款支出(万元)赔付率%2000年54452 8208 1334.6 16.26

  2001年129142 23798 8689.4 36.51

  同比增长(%)137.12 189.92 651.09 224.54

  不含未决赔款和拖欠偿还贷款六个月内的预付款项

  (三)我国消费贷款概况

  1997年年末消费贷款余额172亿元,2001年末消费贷款余额6990亿元,增长40倍;

  美国、西欧等国消费贷款额度在整个信贷额度比例达20-40%,个别达60%,我国从1997年的0.3%上升到2001年的6%。

  (四)汽车消费信贷及保险

  2001年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436亿元,占消费贷款余额6%;

  我公司承保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服务:

  2000年保险金额67.3亿元;

  2001年保险金额212.4亿元。

  估计总保险责保金额在249亿元,约占贷款总额57.2%。

  (五)中国人保是汽车销售贷款强有力的支持者

  一是风险潜在性、滞后性、连续性、集中性;

  二是信用基础薄弱,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多,防范与化解风险措施有效性不足;

  三是违规经营与风险转移的不合理性;

  四是无论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五是随着规模扩大,风险陡增。防止与化解风险能力反而减少,与保险“大数法则”有冲突;

  六是被保险人是强势群体;

  七是汽车经销商的行为与职业操守对风险选择与化解至关重要;

  八是适用《保险法》还是《担保法》。

  三、消费保证保险全国市场格局形成

  消费贷款购车自1999年大规模形成,汽车消费贷款意识普遍提高;银行对消费质量与规模的认同与发展;汽车价格降低对购买力的诱导;银行利息下调对贷款成本的影响;居民对轿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认同;城镇对汽车作为谋生工具的扩大;消费贷款购车市场形成。

  根据汽车经销商、银行、保险对市场的作用,全国形成四大格局

  (一)广东、深圳——汽车经销商主导派

  1、经销商是强势群体

  控制汽车消费资源和客户资源;汽车销售市场规模大、发展快、单车金额大、贷款额高,消费信贷成本相对较低。

  2、银行汽车信贷规模受制于经销商

  居民消费贷款意识提高;汽车消费规模扩大;消费性与生产性购买车辆合并;银行对消费授信额度增大;消费信贷质量效益高,好预测;保险担保使消费信贷处于无风险状态;银行间个人金融业务竞争激烈;银行对消费信贷市场控制力下降。

  3、保险在消费信贷发展中的被动与风险

  保险是当今消费信贷发展的工具、助推器;保险产品对风险控制的有限性;保险产品间的差异弱化了保险干预市场的能力;保险同业间竞争无序,利益转让;消费信贷保险问题的产生;道德风险与恶意拖欠现象。

  4、广东、深圳保证保险市场误区

  保险很难从市场中抽身,否则新车市场控制力下降;汽车经销商对保险利益的控制;保证保险功能扩大与风险陡增;生产性车辆贷款规模扩大;法人贷款规模比例上升;保证保险费率变相下降;赠送保证保险时有发生;中国人保广东公司对市场引导与控制不足;中国人保广东公司提高市场份额代价很高。

  5、中国人保经营对策与趋势

  (1)广州市分公司建立消费信贷按揭中心。

  统一管理,统一条款与承保要求;统一核保,集约化与精细化经营;资信调查统一委托律师行,负责连带追讨欠款职责。

  (2)深圳市分公司发挥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目标考核对新车、续保和转承保有要求;责、权、利结合考核配套支持;市场竞争力与公司品牌、信誉统一发挥;费信贷市场占有率70%以上。

  (二)浙江、江苏市场——保险驾驭能力提高

  保证险市场保险逆选择较高;保证险风险高度集中;群发性和区域性风险发生明显;消费信贷保证险规模约占全国1/3;保险赔款集中,赔付率上升更快;经销商对保险市场违规始于今年费改;银行愿意与保险合作;合作形式创新——按揭保证保险;保险掌握客户资源;客户根据保险核保通过办理消费信贷;自由选择经销商购车;汽车经销商反制效果不大;银行收取保险利益,资信审查授权;保险控制风险能力较大但成本高;随着规模扩大,人力资源更为紧张;引入中立组织参与资信调查与追偿债已成趋势;如何控制经营成本是关键;保险会计制度制约与费用支出合理性。

  (三)北京、华北市场——银行相对控制力

  银行控制市场有一定办法;银行保险紧密合作;银行对保险要求变化;100%责任风险转移,银行不履行资信调查法律义务;抵押物处理方式多样;资信调查由经销商承担的利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赔付率低的负面影响;经销商对保证保险逆选择的作用;保险人没有及时运用费率杠杆调节;保险人造势与宣传的不足;消费信贷市场居全国第一;家庭自备车消费居多,市场需求多样化;保险人对保险延伸服务的投入与扩大;保险产品+价格+服务关系模式。

  (四)东北、西北等银行控制保证险市场

  银行对经销商的选择度深;银行是强势群体要价高;经销商控制着一定市场资源;保险与银行紧密合作;淡化经销商利益最大化;贷款消费与隐性消费主要由银行掌控;生产性(含出租车)车辆贷款风险集中发生;经销商违法行为后果;人保、平保、太保都有被欺诈案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市场人保占主导地位;按总公司授权经营要求处理;保险与银行紧密合作;车险在扩大分支机构要求普遍;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供大于求局面产生;保险利益流失或瓜分可能性增大。

  (五)全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新特征

  1、入世后外国金融服务公司进入,首先挑战金融(银行)机构

  福特、大众、奔驰公司正在闯关;人总行《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正在修改,重点是国内银行、汽车;经销商申请“国民待遇”;消费信贷扩大到进口汽车与特种车型;外国金融服务公司能否引导市场;零风险与市场控制力的关系;最大的问题:一是信用体系问题,二是保险逆选择问题,三是保险产品配套问题。

  2.汽车生产厂商直接与银行、保险的合作

  争夺保险上游资源是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汽车生产厂商客观要求合作,争夺市场;优势互补突出在延伸服务的衔接与统一;资源整合突出在降低经营成本;汽车价格战对保险利弊;保险价格战对汽车市场份额的影响;汽车生产厂商与保险合作战略框架构成利用汽车不同品牌“分进合击”,保险让利;保险与汽车生产厂商合作的市场定位;人保、平保、太保在竞争中的可能策略;北京市场对全国市场的影响与辐射;北京市场竞争集中体现总、分公司联系与一致性;总公司车险市场竞争策略分类指导的必然;生产厂商与保险总公司合作目标首先在北京培育样板;人保在合作中的为与不为预测。

  四、中国人保自1998年开办信用/保证保险以来突出问题——信用!

  从1998年武汉信用险出险4000万元来看,其一般巨额风险出险问题主要在汽车经销商;直接反映消费贷款没有落实到车辆最终用户;大面积的小额贷款不还,风险成因是无信用基础;虽不是恶意拖欠,但绝对是故意不偿还。1、风险发生的客户群体一般在中小城市或乡镇;个别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但无信用记录的人;带头而波及整个地方造成拖欠不还;消费信贷客户群体偿债能力下降。

  例:一般信用消费风险发生在保期3-5年,贷款期一年后。其中:?江苏、浙江、宁波2000年、2001年共承保37417和36960辆,占当年比重%,保证保险赔付率172.06%、303.3%、41.05%(不包括未决赔款或三个月的宽限期未还款部分)

  2、解决汽车需求与消费问题需要配套政策

  保险法修改与补充,保险监管的规章支持;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与社会信息共享问题;适度发展汽车消费信贷规模;改进金融服务,实现银保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职责明确;完善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实现产供销与银行、保险一条龙服务;2002年3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热点——构建中国信用体系;出现信用上海、信用北京、信用浙江;现代市场经济的五大总成:信用、法制、市场规则、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信用是关键一环。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提出:

  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信用不足,信用不足不仅影响消费,更是影响投资。钱是有的,需求也是有的,两者结合的关键障碍是信用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彦宁透露:

  我国每年因不诚信的代价是5855亿元;5855亿元相对于GDP95933亿元比例大;失信与守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更何况,为防止或化解失信,又需要增加大量成本与支出;纵观市场与经济关系,信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五、车险进入到改革创新阶段的依据

  一是加入WTO与国际接轨;二是保险业发展自身规律、作用──促进车险改革;三是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呼唤车险产品与费率平台浮出水面;四是客户服务理念要求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者素质。

  六、车险改革深层次问题

  《保险法》作用与制约;法定保险20%的分保可行性,意外险与责任险的人为划分;产品系列化的相对统一性与差异性;费率组合风险因子的组织架构;保险市场的公共秩序原则——诚信原则与偿付能力原则;保险公司本身的信用问题和商业政策与保险资源保护问题;差异化竞争与共同构建车险市场体系问题;竞争优势不应在低端服务、低价格竞争上;竞争战略与策略应重点在产品创新与服务体系组合;车险经营周边环境变迁不利于市场培育;《保险法》不能适应与支持车险改革;保险中介人干预市场能力强大,但缺乏法规约束和职业自律;行政部门干预保险经营环节增多;保险人增加费用支出,保险系列服务受阻;客户处于进退两难之地;依法合规经营受到考验;保险人短期行为现象普遍;政策措施的后遗症不断显现;保险监管部门实施车险改革;推进车险市场化进程和市场意识建立;建立风险产品与风险费率的政策已经凸显;监管手段改革与保险人自律;车险产品+费率+服务的发展模式;各保险人、中介人可能重新洗牌;调整市场政策与策略;建立全国统一的车险市场秩序与机制是主客观作用的必然产物;对市场资源保护与信用巩固有积极的作用。

  七、中国人保车险改革动态与趋势

  建立中国人保车险市场核心竞争力、产品改革与创新;服务内容深化与延伸;管理创新与增加科技含量;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依托人保机构网络、技术、人才优势;发挥人保数据与案例优势;人保应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对中国车险的贡献;市场与效益永远属于创新与拼搏的公司;整合系统资源与加强外部联合;重组与汽车生产商、销售商间的沟通与合作;重组保险延伸服务与满足客户需求;再铸中国人保车险服务品牌;车险业务在未来3—5年内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关键在于措施得当,服务跟上,产品导入;车辆保险产品价格的改革影响;今年四季度后的竞争方式将转变;承保利润下降必然,费率杠杆作用;产品同质化与差异化对人保的影响;车险今后利润主要来源的分散性;

  一是基本的车险承保利润;

  二是保险服务的增值效益,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代客理财;

  三是保险延伸服务,扩大服务性收入;

  四是与汽车相关方多边合作的成本降低了收入。

  保险竞争将承保量转移到优势发挥上;保险经营规模扩大,扶持服务网点;保险营销展业手段多样化;保险信息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集约化经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作用于消费信贷市场功能;保险人经营观念与责任目标变化;经销商干扰市场能力削弱;银行零风险可能被打破;保险人素质必须提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市场定位;消费信贷个性化费率浮出水面;统一、集中资信调查势成必然;统一核保与信用征信的结合;保险同业间竞争空间变窄;保险价格战的势头削弱;经营管理水平成为市场优胜劣汰的关键;汽车消费信贷与保证保险的发展前景;从消费需求到市场供给;消费能力与需求扩大的矛盾;汽车产品多元化与汽车价格下降;银行消费信贷的利率下调与浮动;社会信用与企业个人诚信关系;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加快。

  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产销基本平衡,以销定产,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未爆发“价格大战”,但车价下降,汽车产品增加,生产能力过剩,竞争激烈;

  重视环保,化油器车型降价销售,停止生产;

  老车型不断更新换代,新产品推出加快;

  加入WTO,期盼车价降低,持币观望;

  进口车与国产车同步增长;

  中高档车与参与市场持续看好,经济型车参与销量增比较快;

  产品市场需求多样化。

  影响汽车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是汽车购买与使用过程中收费太多、太高,买得起、用不起仍将影响个人购车;

  二是汽车售后服务质量差,但收费高,维修行业自律性差,乱收费和暴利现象存在。

  2002年汽车市场展望

  2002年是汽车生产与消费持续发展的一年,有望保持位数增比。分析汽车需求快速增比的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将继续增比,效益将继续好转,GDP增速在7.5%左右;

  (2)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家用车市场继续大幅扩展;

  (3)汽车降价已成事实,进口车与国产车的价格战火燃起,消费者受益,拉动需求增加;

  (4)新车型投产和进口车资源增加,汽车有效供给水平提高;

  (5)国家消费信贷政策深化落实,消费意识逐步接受;

  (6)加入WTO,持币观望转变为持币购买的可能性增大。

  八、车险市场改革的意义与作用

  中国车险改革任重道远;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与区别;

  中西文化、法律与保险意识;

  产品多元化与主体多元化关系。

  回答与会代表的提问——

  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车辆保险部方仲友处长,中国人保在中国车险市场占有70%多的份额,是否构成垄断?

  答: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垄断的概念。对中国的保险市场特别是车辆保险市场,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而应从发展的、全面的、连续的角度去理解。5月8日,我在大连开会时与华泰保险总裁谈论竞争问题,但我认为华泰目前没有与人保竞争的能力,因为华泰一年的保费是6亿元,而人保一天的车辆险保费就有1个亿,人保一周的营业相当于华泰一年的经营。现今的国际形势是“强强合作”,而“小鱼吃大鱼”的可能性十分小。同时,人保十分注重市场的建设、专业的培训和人才的累积。一个小公司一年的保费才3个亿,而中国人保一年仅软、硬件的投入就有3个亿。中国人保还有150万人的专业队伍,就好似3岁小孩与30岁的成人赛跑,这是小公司无法相比的。中国人保占车险市场的70%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

  其次,目前车辆险的费率是中国保监会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其他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中国人保对中国保险市场的价格是没有控制力的。

  第三,中国人保对车辆险并没有取得超额垄断利润。是否垄断,市场份额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也不是决定性的指标。决定性的指标有三点:1、垄断价格。市场价格是否由垄断企业独家制定并对市场有十分强的干预能力。2、产品是否有超额垄断利润。3、产品对其大众消费是否出现有失公平,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是否影响社会的安定。从这三个主要方面考查,中国人保都不具备。

  第四,中国人保对中国车辆保险市场发展的危机感十分强烈。我们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第五,加入WTO后,中国人保不可能被打败,外国保险公司不能打败中国人保。能打败中国人保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人保自己,不改革不创新而走向灭亡;一个是中国的政策。政策是否公平,是否满足国际化又符合中国国情是一个关键因素。

  问:现在的汽车信贷市场与汽车保险有分离趋向,您如何看待?

  答:我个人认为,首先,目前汽车信贷市场内的各家合作主体对市场定位存在问题,包括中国人保对市场的定位也有问题。为什么呢?这就是市场定位与服务如何能联系起来。不过有一点,不论市场如何定位,方向不能错,不是银行、保险某一家能独占这份市场,只能是如何分割利润的问题。利益的分割关键在于服务是否到位,成本降低而服务不能降,这必然要走向资源整合。我们会以改革创新推动市场、迎合市场。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关注中国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