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投资过热警钟敲响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 08:00  北京晨报

  特别策划

  日前,新华社播发消息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一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同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为汽车工业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同时,也导致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

  近年来,有数千亿元投资于汽车业,全国已有23个省市生产轿车。如果不考虑市场风险安排投资,势必会造成投资过热,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显然政府主管部门已向汽车行业的投资过热敲响了警钟。那么,业内外专家与汽车企业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请看本报记者对6位专家与企业老总的独家采访。

  数千亿元投向汽车业,全国23个省市都在生产轿车,汽车业投资过热警钟敲响

  专家

  堵和疏要相结合

  ●贾新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

  贾新光认为,首先应该分析“过热”的概念。过去所说的过热是指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现在则是指超过市场需求。因此,过热是基于市场的,而2005年、2010年中国的汽车市场究竟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从投资结构上看,过去是国有资金,现在是外资、民间资本为主,这些资本很灵活,来得快,走得也快。

  汽车产业不仅仅看产量,还有配套、研发、售后等多方面的配合。但是,很多企业只是忙于赚钱,而忽略了其他环节。当前出现的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正是由于对汽车产品本身和市场情况认识不够导致的。

  贾新光认为,应该堵和疏相结合。“首先应该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开资本市场,允许民营企业、股份公司及其他资本进入汽车领域,国有资本可以上市流通。而对中外合资公司放开限制,股比由合资双方自行确定。同时,改革金融管理体制,鼓励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晨报记者修宇)

  应限制各级政府

  直接投资汽车产业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

  当前在汽车行业的确存在投资增长过快的苗头,不过在汽车行业这种市场需求旺盛、利润相对丰厚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也有其合理性。对于汽车行业过度投资的问题,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行政性的重复建设,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指定的国有企业对汽车的投资热情非常高,纷纷准备倾全省之力、全市之力上汽车项目,拿国家的钱发展当地汽车工业,造成投资后果无法预料的短期行为。另一种就是非国有的市场投资者,他们很关心投资后果,可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对市场判断和预期不是很准确,现在看到汽车行业赚钱就盲目投资,可一段时期以后才发现有很多同类竞争者,造成汽车产品过剩。

  对于行政性的重复投资,应该明确予以限制,不允许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向汽车生产项目。对于非国有的投资者,政府应加强信息服务,对汽车行业正在建设的项目的规模、生产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并加以公布,为投资者弥补信息不足的问题。政府对汽车行业的管理,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性的管理,也就是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对整个行业进行监管,而不是主要从规模等方面进行经济性的管理。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市场竞争,因为竞争本身就可以形成抑制过度投资的机制。在竞争中由于投资过多、产品过剩就会降价,这样企业的利润就会降低,但是那些形成规模效益的大汽车企业由于成本降低可以承受,而形不成规模的小企业就可能被淘汰,这样就抬高了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让一些投资力不强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晨报记者杨钧)

  投资要向发展

  自主品牌集中

  ●罗仲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的汽车行业从总体上看存在着投资过热的现象,但它还只是一种初步表现,仅仅是露出一点苗头,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就看到了这种趋向,并发出了预警,这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对汽车行业的管理有预见性和一定的超前性,没有等到真正过热了才来管,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不过,对于投资过热也要进行具体分析。现在的汽车行业投资热,一个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非常高,另一个就是跨国公司的投资非常大。对于一个省市来说,汽车产业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汽车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最长的产业,它涉及钢铁、机械制造、橡胶、电气、销售、服务等各个行业,与造船业一起被视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水平的窗口。从经济学角度讲,汽车产业的收入效益与产业关联效益较好,对于带动地方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增加税收、增加就业都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比如上汽集团的年收入就占整个上海市GDP总量的8%,居全市第一位,而规模比其还大的宝钢还排在其之后。所以,现在各省市都纷纷加大投资,要上汽车项目。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汽车行业是一个投资大、风险也很高的产业,如果盲目投资,产能大于需求的时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有大量企业破产,众多从业人员失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但是对于跨国大公司的投资,就要区别对待。跨国性大汽车公司对于中国的市场有自己的看法,他们都认为中国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都想到中国市场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而他们的投资有巨大的技术、品牌优势做后盾,他们由于自己强大的资本实力,可以承受竞争的压力,即使亏损个几年也顶得住。而且从全球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汽车产业还在集中,有人预测2010年到2015年,全球的大汽车公司可能就剩下6到8家。

  汽车产业在国外早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而在中国它还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虽然现在还存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区别,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业就必须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这种全球化的背景下来看汽车产业,我们就会认识到,中国的汽车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是巨大的,我们的汽车产业要想在全球汽车业有一席之地,当务之急就是要发展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国家制定的汽车产业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对在中国大地上的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同时,还应该通过产业规划和引导性的政策,大力扶持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国有汽车企业责无旁贷,因此应该通过市场手段使投资向国有大企业集团集中,使这些大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去发展自主品牌,以发展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但这个过程应该是通过市场的选择自然而然得出的结果,而不是靠行政命令。这方面彩电行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初国家对彩电行业也和汽车行业一样进行目录管理,当时彩电品牌有58个,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淘汰,现在只剩下那么几个,而现在最好的几个品牌比如TCL、创维等,当时在目录里根本就没有。(晨报记者杨钧)

  业界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目前最迫切

  ●邹文超长安福特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

  目前,汽车市场火热,汽车消费强劲,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很久,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这一行业。因此我认为,投资的决定因素其实是市场。对于现阶段所谓的投资过热现象,我认为需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对于那些具有强大的产品、技术支持,实力雄厚的汽车生产厂商应该顺应现阶段市场的旺盛发展态势,加大投资,进行技术革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汽车产品;而对于那些技术水平较低的短线投资则需要谨慎而为。

  总的来说,投资的增加应该是好事。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厂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会给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有利局面,新产品的数量将不断增加,产能和规模的扩大导致成本降低,汽车价格必然下降,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汽车市场。但是,目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并不太成熟,技术含量较低的一些产品靠低价进入市场则会对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扰乱作用。要让整个市场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市场进入的“门槛”,制定完善严格的环保、安全、节能、质量控制的法规,加强监督。这样一来,实力雄厚的企业优势自然发挥了出来,而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质量也切实得到了保障。

  拿长安福特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采取的是滚动投资策略,最近已经开始了二期工程的建设,明年我们的产量将在今年2万辆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万辆。目前,企业运行的状况良好,我们于今年1月和5月相继推出的两款车:嘉年华与蒙迪欧在市场上的反映相当热烈,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9月份我们将进行双班制生产,日均产量将由1月份的20辆迅速增加到200辆,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

  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讲,目前汽车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自主的研究开发能力,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其次要重视服务,服务是汽车产品销售的延伸,今后的汽车产品竞争将会更加凸显在优质高效的服务上,只有让消费者实现放心消费,才能真正赢得市场。(晨报记者杨钧)

  热却不盲目

  ●田聪明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各方现在都在讨论这个汽车产业投资是不是过热的问题,现在市场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有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汽车业将产生巨大冲击,但去年却增长了50%以上,今年上半年更是增长了80%以上。这些事实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而正是这种快速发展,才引来了投资热。

  这种投资热潮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来自地方的,一个是来自外资的。从地方说,很多地方都看到了汽车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加快发展汽车业来拉动地方经济。来自外资的投资,也是因为外资看到了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和潜力。

  但这种过热也不全是坏事,而是一种整合方式。以前国内汽车厂家太多太乱,通过这种整合,用市场说话,该淘汰的淘汰,该兼并的兼并。

  投资热潮会让竞争更激烈,今年的新车这么多,价格这么降,都是竞争的结果。对于企业,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内部竞争,提升管理;企业间的竞争,肯定会促使各个企业的水平提升。这让消费者和市场获益。

  虽然这种竞争已经很激烈,但实际上刚刚开始,将来会逐步演变成国际著名品牌之间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市场的认知会越来越深,他们会理性地理解这个问题。现在汽车业投资虽然热,但并不是盲目的,不是一窝蜂式的。(晨报记者修宇)

  重要的是提高行业门槛

  ●苏晖北亚车市总经理

  “从我们掌握的市场信息来看,确实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苏晖表示,现今汽车行业的投资过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础建设投资过热。今年新出汽车品牌就有30多个,每一个品牌都得建设制造厂,下半年还将新出一大堆品牌。要生产这么多新品牌汽车不是投资一两亿元就可以解决的,至少得投资一二十亿元。因此,导致建设生产厂的投资过热。二是生产投资过热。每个生产汽车的厂家都要配生产线,目前全国有123个整车生产商,而超过50万规模的只有两家。这是汽车生产投资过热。三是汽车专卖店投资过热。全国都在大建专卖店,所有人都在拼命地争抢代理权。投资一个专卖店少则八九百万元,多则一千万元。这是专卖店投资过热。四是大型汽车交易市场投资过热。全国都在建大型汽车交易市场,仅北京就有18家,杭州有10家,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的汽车交易市场还很多。

  苏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刚刚发展起来,还得爱护。控制投资过热,还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竞争来淘汰。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将几个厂家硬捏在一起,不一定有好的发展,还是要通过市场竞争。另外,控制投资过热,可以通过提高行业门槛的方式。比如,如果要投资汽车生产,就要看其有没有懂技术、懂市场的专家人才,如果没有就不要投资;还要看投资者的资金是否能保证,是完全靠银行贷款,还是民营资金投入,资金不够一定数量就不要投资。此外,国家对土地资源有决策权,是否该建设汽车生产厂,国家可以对用地进行一定的控制。

  对于控制政策的即将出台,苏晖认为不会对市场有什么影响。车价只能是下降的趋势,而车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只能是越来越好。但要考虑的是,最终被淘汰厂家的已经上市的汽车该如何保证其售后服务,要给消费者一个交待,否则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晨报记者马小森)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