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发展意见稿对民营资本入汽车领域无明显限制。
征求意见稿还是沿用老政策,即中方必须在合资企业中控股50%以上。
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原来所谓的保证金制度,对不同的国产化,相应的政策优惠差别也不大了。
到底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是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可以从外买进?
背景:政策尚在切磋
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秘书司小军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总结指出,目前汽车业界在讨论举国关注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时普遍存在持股比例、国产化及自主知识产权三大争论焦点。
第一个争论热点是汽车合资企业的中外方持股比例。司小军说,“目前已公布的意见稿中还是沿用了1994年的老政策,即中方必须在合资企业中控股50%以上。这一点引来许多业内人士的不满,尤其是外资方面。”
取消国产化保证金制度
第二个争论焦点是国产化。旧的汽车产业政策通过预交保证金制度要求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体现一定程度的国产化,并通过差别显著的政策优惠鼓励汽车的国产化发展。新的意见稿中虽仍鼓励汽车业的国产化,但取消了原来所谓的保证金制度,对不同的国产化,相应的政策优惠差别也不大了。
司小军说,国家计委对汽车业国产化的重大让步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入W TO后,太过于强调国产化不合适,而且外资制造商出于经济利益都强烈要求汽车零部件等全球化采购。问题是国家如果对国产化的要求弱化,国内众多的厂家今后承受的竞争压力将更大,他们也老大不高兴。
“坚持国产化,不进入外资的全球采购系统,这是我们当初在签订合资合作协议时就已经写进条款之中的,这个立场是不会改变的。”上海通用副总经理旬逸中如是说,“国产化的深度是衡量我们新产品投资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
谁钱多谁拥有产权
第三个争论焦点是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定义。
司小军说:“美国很多厂家关于车型的设计等通常均是外派到意大利某家专业公司去打造,当产品出来后,本着谁出钱谁拥有的原则,车型的知识产权最后都归美国厂家。这是国际上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但我国业界目前对什么叫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见相左较大。是关起门来在家里自己研究才叫自主知识产权呢,还是组织专家研制出来后就将产权买过来也可叫自主知识产权呢?现在各方意见很难统一。合资的外方并不觉得有必要在每一家合资厂都设一个开发机构,倒是希望中国合资企业将其已成功开发的车型照搬过来用,而中方当然是希望外方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另据悉,汽车产业发展意见稿虽然仍扶持以一汽、二汽、三汽为代表的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但对民营资本进入汽车领域并没有明确的限制,而是原则性鼓励。司小军说目前尚不能明确此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稿颁布的日期。
据《财经时报》报道,包括麦肯锡在内的国外咨询机构都已指出,在中国的汽车制造成本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仅与欧洲相比,中国的汽车总制造成本就要高出15%-20%。但是,一些外资品牌在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何以还能赢得比世界级汽车制造商更高的回报呢?
链接:成本高回报也高
起始赢利点较低
高盛方面认为,目前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
宝马在中国的合资厂制造时,估计只需全球平均投入成本的1/50就能赢利。据统计分析,宝马在制造量达到1.3万辆时,项目即开始赢利,而历年来宝马在全球的最低赢利点是60万辆。
高盛认为,这是中国汽车业规模相对国外较小,而且很少使用价格昂贵的自动化设备,从而使固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成本)远低于国外的结果。
更低的税费支出
由于轿车在中国是由绝大多数享有优惠税收政策的合资企业来制造的,因此,仅销售收入税一项,宝马在全球制造时的平均数约为总销售收入的39%,而在中国,估计其销售税只占销售收入的1.8%。由于税收的优惠,某名牌车在国际制造时的税后资产收益率只有1.6%,在中国制造的税后资产收益率将达到11.8%。
因此,高盛方面认为,较低的赢利起始点,优惠的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轿车业高资产回报的原因,中国汽车厂自身的竞争性优势也在起作用。
2005年要面对的问题
按高盛的基础需求预测,在2003年中国轿车的制造量将以45%的增幅增长,在2004年,增幅为25%。同时,2003年和2004年两年,所有轿车制造厂的生产线开工率将从2002年的平均63%提高到75%,2005年达到85%。这样2004年将是新车型的产能高峰,而到了2005年,可能会有一定的轿车制造产能堆积。届时,中国轿车制造企业的毛利润将会有所下降。
银行收紧汽车信贷
高盛统计,2002年在中国通过汽车信贷购买轿车的比率已经从2001年的18.2%激增到76%,汽车信贷已经成为刺激轿车消费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中国汽车信贷管理政策正处过渡期,因此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已经看到银行开始紧缩汽车信贷规模的行动。
高盛预测,2003年的信贷规模将从2002年的3775亿元人民币下降到2624亿元人民币。
税率将会提高?
高盛认为,随着W TO的进程,中国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调整税率到全球一致的水平。中国轿车制造商对此应该有所准备,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实质上的。(记者陈海玲)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