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首期盼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开始“眉目清晰”。本周,国家发改委已向外界表示,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在抓紧研究制订之中,有望在近期出台。在火热的汽车市场中,新汽车产业政策备受关注。
日前,记者从业内人士处看到了这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从这份包括12章57条的《征求意见稿》中,我们能大体看到新政策的框架。而在这一框架上的新政策,能否真正改变汽车业内“散乱差”、“自主研发薄弱”、“消费环境不佳”3大难题,似乎还很难说。
“散乱差”状况,有治吗?
“散乱差”始终是中国汽车产业最真实的写照。到去年年底,我国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27个省市。而其中产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达95家,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
《征求意见稿》中在目标中表明,要“鼓励骨干汽车企业……组成战略联盟”、“鼓励以兼并重组等方式来提高市场集中度”、“力争在2010年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跨入世界500强之列”,在方向上支持大集团的发展。在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中,《征求意见稿》规定,“设立新的汽车、发动机企业,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5亿元、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从而提高设立汽车生产企业的门槛。
虽然对于汽车企业的并购和联盟表示鼓励,《征求意见稿》却没有任何具体性政策,而且对于现有汽车企业自筹资金扩大生产同类产品,并不需要审批,仅仅实施备案。业内专家认为,在去年的汽车产业《十五规划》中,也曾有鼓励3大集团的提法,但整个“散乱差”没有任何改观。因而仅仅“口头鼓励”,是没用的。目前获悉的新政策的条例中,仅仅能对新进入者有一定门槛限制,而如何整治目前的“散乱差”状况和地方保护主义,依然缺乏法宝。
自主知识产权,有戏吗?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缺失,一直是中国汽车的“大病”。《征求意见稿》中为此提出了宏伟的目标,即“提高大型汽车企业产品自主研发能力,2010年国内汽车企业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达到销量的50%”,并且提出“国家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建立产品研发机构”、“企业在自主开发产品的科研设施建设投资享受相关鼓励政策,可在所得税前列支”等。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010年50%自主产权产品”的目标表明我们的决心,但估计难以实现,一些主流合资企业的产品计划已经做到2007年之后,这意味着自主产权产品占一席之地还须好几年时间,更何况半壁江山?同济大学汽车营销学院专家认为,要真正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光在企业研制和生产自主产权产品时给予政策优惠还不够,而应在自主知识产品走向市场时也给予一定的扶持,鼓励国民使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才能真正让“中国产”壮大起来,而当时韩国也就是这样使国产品牌轿车壮大起来的。
消费环境改善,有招吗?
各类乱收费是老问题。但读遍整个《征求意见稿》,没有针对消费环境的相关章节。有关人士介绍,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10章“消费与价格政策”专门有4条表述汽车消费政策,但在新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中却失去踪影。
据了解,之所以没有涉及消费环境,是因为有关汽车消费政策可能单独有下文。知情人士透露,《汽车消费政策》其实在前年已浮出水面,当时的国家计委曾向有关部门和汽车生产企业下发了《汽车消费政策》征求意见稿,涉及到购车上牌、税费收取及使用、停车管理、汽车使用环境等政策,但由于当时主管部门正考虑制订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该《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最后也不了了之。不过,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汽车产业发展而言,消费环境的改善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其众多目标实现的保证,因而《征求意见稿》中,将“消费环境”条款摆在一边,自然也不是好办法。而且,本来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就历时很长时间,要让购车者再等《汽车消费政策》出台,不知要等到何时?(本报记者丁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