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车事故率高 小额赔付频繁 车辆险惊醒保险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0日 09:17  经济日报

  近日关于广东人保在广东范围内调高部分车险品种“价格”的说法颇受关注。也许是由于车险价格的涨跌话题本身具有相当的敏感度,广东人保对此“三缄其口”。不过据记者了解,此次广东人保的动作不小,主险费率上浮5%,附加险费率上浮20%。而下一步还可能在理赔中增设某种免赔条款,即在某种金额范围内的理赔不再受理。这一切对车险市场意味着什么?

  新车事故率高

  小额赔付频繁

  广东人保为何要涨价?据人保的一位资深人士透露,除别的原因外,来自于投保方越来越大的风险,即居高不下的赔付率是其重要原因。他说,车险经营已经进入微利时代,除了被人说烂了的价格战等原因外,越来越让保险公司挠头的是投保者。今年1月1日,车险改革正式启动后,保险公司纷纷引入从车、从人、从地域等因素,订出种种折扣优惠,车险价格不同幅度的出现下调。在广东,最高降幅达到50%。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推出各种服务,包括小额理赔的手续简化等等。消费者笑了,保险公司却陷入了难言的尴尬之中。

  据介绍,随着新车新手的急剧上升,事故也在同步上升,特别是今年,赔付率可谓大幅飙升,这是保险公司始料不及的。据称,新车事故发生率大约在50%以上,而新车新手的事故发生率则在80%以上。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200元到300元之间的小额赔付尤其频繁。有关人士分析,这其间的道德风险明显增大,不少人是事故私了后,又到保险公司再次索赔,或者多次重复索拿理赔款,有甚者一年高达八九次。所有保险公司无一例外受其困扰,平安保险从今年5月开始,将原来已经简化的小额理赔程序更改为,凡交通事故都要提交交通部门的证明,才能进入理赔程序。看上去是一种“倒退”,但却是为风险管控而采取的无奈措施。

  人保的这位人士分析,一个50至60元的赔案,保险公司需要投入200元以上的成本。在国外,对这种高频率出险的客户,保险公司会提高费率、或者拒保。但目前国内的车险市场还并不成熟、信息也没有在整个业界充分交流,再加上还有市场份额等问题,这种风险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这与保险市场中投保方心态不成熟也有相当的关系。不少投保者交2000—3000元保费,几年没有出险,觉得很不划算,觉得自己交了这么多钱,多少应该让保险公司赔一点,也是使车险市场风险增大的原因。

  车险微利高风险

  保险公司收缩战线

  人保广东率先提价,表示某种信号,车险市场如此格局难以维系。据了解,此次广东人保“调价”,事先已经与其他几家通过气。也许对于市场的风险,各家保险公司都心知肚明,管控风险成了一种默契。

  从广州保险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5月,广东全省机动车保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56.97%。占据广东省内车险主要市场份额的主要产险公司赔付率大多超过50%。其中,人保产险的赔付率为58.53%,太平洋产险的赔付率为62.36%,平安产险为60.59%,太平产险为52.74%,而华泰产险的赔付率更高达218.52%。而赔付率超过60%是任何一险种的盈亏警戒线。

  其实广东市场的情况,似可看成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今年保监会的半年工作会上,从各家产险公司的汇报看,车险情况不容乐观。而车险业务普遍在各产险公司业务量中占有绝对比重,按吴定富的思路就是,下半年要在企财险和家财险上下功夫。眼下如何摆脱车险市场困境正在成为产险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

  人保广东的“涨价”应该说就是一个开始。至于其他保险公司,虽然还是按部就班,但早就悄悄在降低车险占比上下功夫,如太平洋产险的计划是,逐步将车险业务在总业务中的占比由目前的70%降至50%。而华泰等小一些的产险公司则已开始淡出新车险市场,对其他车辆也开始有选择的承保。

  人保有关人士坦言,他们每一旬都要对全国市场情况进行监测,目前通过对半年来的车险市场的回顾看,最大问题是,由于维系车险市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如何在推动业务中,使风险细化和人力资源恰当配置,以保证真正优化服务。

  保险公司偿试共保

  市场选择余地加大

  汽车市场在不断扩大,各个保险公司面对的却是一个越来越高风险和微利的市场。除了赔付率压得保险公司喘不过气来外,汽车市场的中间商在保险上对消费者的强买强卖,人为搭配险种,最后将风险转到保险公司身上的现象并不乏见。尽管保监部门三令五申,各大产险公司亦定下了行业自律,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代理费最高达到40%以上。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现象将随着汽车市场共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到来,会有所改变。

  有的地区的保险公司使出了共保的招,即在约定某个费率水平,让购车者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再按投保比例的高低进行保费的分层。这样至少可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保险公司,目前在成都、西安等一些城市都出现了共保的情况。可以推断,随着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能力的加强,车险市场将面临利益变局。

      (文/本报记者江帆)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