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发展:汽车政策必须突破
自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以来,我国汽车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已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90%的需求。汽车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汽车市场及消费环境大为改善,轿车已经进入家庭。去年国产汽车销售更是同比增长36.7%,年需求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今年上半年,国产汽车销售增长32%,其中轿车增长79%。
相比之下,老的政策已经难以应付现在的汽车工业现状。而且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少突出问题,仍然没有进行有效解决,甚至连自己的“底线”如40%的国产化率、外资公司整车合资项目不得超过两个以及中外合资50%的股比限制问题等,均一次次被汽车产业的发展所“突破”。
若干局限:老政策的前车之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曾专门撰文指出,《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重汽车生产,轻市场环境。老政策的着重点在于供给,即汽车工业生产能力与规模的发展。在解决供给方面,又着重于汽车整车的发展。对市场环境的改善、消费需求的扩大、汽车发展引起的外部经济问题等方面,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措施和政策不够具体有力。
另外一个缺点是与国际脱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政策手段的运用、组成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不够,存在着诸多与世贸组织有关条款相矛盾、抵触的规定与政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且逐步落实有关承诺,这些规定与政策自然失去了效力。
此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重视不够。
当务之急:新政策如何规范全面
虽然现在见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的人并不多,但据透露,《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主体框架主要包括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汽车产业技术政策、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与产品认证、汽车产业投资与项目管理、汽车产品结构调整与企业战略重组、企业发展与商标品牌、企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汽车产品制造与部件进口以及汽车企业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的规范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但当务之急,新的政策应该解决明确汽车工业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汽车产业政策如何与相关产业政策配套、汽车工业外商投资政策如何演变等基本问题。
一种观点是,新政策在发展战略目标上要明确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目标首先就是满足国内对汽车消费的需求,离开了私人轿车消费,汽车工业就无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晨报记者修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