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发改委的消息称,酝酿已久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这意味着使用了将近10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
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是对汽车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整顿汽车业投资过热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靠一个产业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汽车业的管理既要靠政府,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于政府管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曾经参与制定1994年的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他说,政府对汽车业的管理应该是通过各种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一套合理、公平、开放、有规则的市场运行机制,让企业在这些规则下去运作,有些事政府其实不一定要去管。
过去的汽车产业政策,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多头管理,婆婆太多,国务院涉及汽车行业管理的部门就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职能有交叉重复之处,而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由于国务院的“三定”定职能、定编制、定人员原则也不可能对此有大的变化,所以多头管理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过去的汽车产业政策主要是扶持“三大”即一汽、上汽、东风,新的产业政策在这一点上依然没变,这种政策其实是不鼓励竞争、不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汽车行业,事实证明,这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并没有多少好处,是对其他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公。
-关于投资过热
贾新光认为,就汽车行业的判断,对于是否存在投资过热,应该考虑市场的需求,而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比如轿车的投资热,主要是外资的投资热,外资投资占到了轿车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的50%又都集中在“三大”。外资的投资行为主要是根据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分析做出的,并不能将其简单地看做是头脑发热,外资对投资是非常理性的。20年前,我们搞三大轿车基地,一上来规划就要做30万辆,而当时的外资都不同意搞,结果大众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桑塔纳一期只有5万辆。现在中国市场起来了,他们放大了胆子,一搞就是30万辆、50万辆。投资热反映出市场的需求强烈,而且中国市场的差异化非常严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需求都有极大的差别,所以只要市场有需求,不管企业大小,都有存在的理由。
-关于限制散件组装
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提出要对散件组装的生产进行限制,贾新光认为这是对目前散件组装过多进行规范。他说,199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对散件组装是禁止的,近年来,由于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有一定的进口配额,如全部进口整车,就有可能对国产车造成极大冲击,所以开始允许汽车企业进行散件组装。现在的问题是,汽车企业纷纷上CKD进口散件组装项目,而这对产品的自主开发、零部件升级等都没有多大好处,所以国家要对其进行限制,并对进口散件组装有整车特征的要按整车征税。但贾新光说,2005年关税将降到25%,零部件和整车的税率相差不大,所以对散件组装的企业影响并不大。
-关于审查汽车产品开发来源
这一条是原先的汽车产业政策所没有的,贾新光说,这表明国家在汽车行业也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显然这与近年来汽车行业涉及产品的官司增多有很大关系。今后汽车企业对汽车产品的引进与开发都必须依法办事,过去那种随意模仿的行为将行不通了。
晨报记者杨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