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国内重型卡车市场热闹非凡。6月,随着VOLVO和中国重汽长达八年的合资谈判落槌,世界3大重卡巨头奔驰、雷诺、VOLVO全部完成了他们在中国的排兵布阵。8月,中国重型汽车第一品牌——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发难”:最新开发的中国自主品牌——红岩大康重型卡车全线亮相,并在全国展开红岩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市场攻势。由于红岩背后的投资方是目前中国重卡行业最大的“庄家”——上市公司“湘火炬”,而且“湘火炬”也曾经一度和VOLVO较量,争抢济南的中国重汽未果,所以,红岩此次的大规模市场行动,让人倍觉意味深长。很显然,在这个领域,中外重卡巨头们都不打算轻言相让。
是什么让中外巨头们开始在这个领域展开争夺?谁将在这场正在走向白热化的竞争中胜出?中国重型汽车的走势和产业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卡市场“行情看涨”
中国幅员辽阔,但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东强西弱的局面,各地区需要实现对资源和产品的需求互补,使中国的物资流动呈现远距离和大批量的特点。80年代以来,国家制定了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拓宽了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公路建设随之进入了迅猛增长的时期。1996-2002年期间公路里程年均增长5万公里,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截止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6.5万公里。在火车、飞机无法抵达的偏远地区,公路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命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展开,公路客货运输市场进一步走向繁荣。市场迫切需要大批量承载能力强、性能好、高效益的重型卡车入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证明:近两年,我国中型、轻型卡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重型卡车却以较快速度在增长。至2002年底,重型卡车的年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中型卡车,重型卡车正在成为商用汽车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和大方向。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载重10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年需求总量将超过15万辆左右,而去年最受市场欢迎载重15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年销售能力仅在3万辆左右 。市场缺口使重型卡车从过去的“少人问津”,变成“争相购买”。
5大国内巨头 掌控重卡市场
需求必然引发竞争。但有趣的是,由于重型卡车产品的特殊性和我国重卡工业发展历史的特殊性,这块领地一直被控制在一汽、二汽、重庆红岩、陕汽、中国重汽几大巨头手中。其中载重8-12吨的重型卡车市场主要是东风、解放的天下,12吨-15吨的市场主要为以上五家共同掌控,15吨以上的市场的80%,则掌握在重庆重汽、陕汽、中国重汽手中。这种绝对的市场优势,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向高吨位延伸,必然首当其冲受到竞争对手的觊觎。
东风、解放不动声色地悄然进入15吨以上的重卡市场,原来只生产5吨以下轻卡的北汽福田则“急了眼”:在媒体上公开宣称,要从轻卡到中卡,直至15吨以上的重卡“全线通吃”,福田自己管这叫“虎口夺食”。
虎口真能夺食吗?
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从技术实力上,外国重卡巨头们才最有资格谈所谓“虎口夺食”,然而明眼人不难发现,在中国的重型汽车领域,尤其是被市场普遍看好的高端重卡领域,并没有轿车市场那么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外合资现象,这是有原因的。
轿车合资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很好的效益,首先,是国外轿车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与国内市场形成较大价格差。除此之外,在中国,这些国外品牌的成功,还得益于良好的零部件配套生产及供应渠道的顺畅。通用、本田、丰田等大公司进入中国之初,其零部件配套商就先进驻了中国。因为有良好的配套基础,轿车跨国公司的很多零部件,不仅在中国生产,甚至可以实现全球供应。
卡车市场不同,中国的卡车巨头们都拥有各自相当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配件供应体系。以重庆红岩为例,作为拥有近40年历史、中国重卡行业唯一保留下来的国产品牌,一直十分重视对国外重型卡车行业领先技术和设计制造理念的引进和吸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建厂之初,重庆红岩就已经开始和国外著名军用重型汽车制造商——法国贝利埃公司合作,引进其军用重型汽车的设计、制造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生产出我国第一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红岩军用重型汽车。
80年代至今,重庆红岩“借力”世界顶级重卡制造商,在整车、驾驶室、驱动桥、变速器、发动机、动力转向器、转向油泵等方面,从设计制造技术、新材料应用到专利技术,全方位地引进、合作、交流、消化吸收,大幅度提升了红岩汽车的设计制造水平,在此基础上,重庆红岩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成功地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列红岩品牌汽车,使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在重卡领域的设计制造达到了较高水平。
目前,红岩不仅拥有几十项关于重型卡车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而且还拥有自己完备的零配件供应链。这样的企业实力和市场地位,不是外国企业可以轻易撼动的,外国公司要想取而代之,在中国生产重卡,必须重新建立一套卡车工业体系。这个成本是巨大的。
以沃尔沃卡车公司为例,其对发动机的研究开发,一天要耗费上千万人民币,有6000多人负责此项工作。而中国卡车的市场增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尚不足以抵消这动辄几十亿的投资费用。有外国卡车专家算过一笔帐,在中国合资生产卡车,其投入的成本和费用远远高于进口。因而很多外国公司持观望态度。
再看进口市场,目前重卡进口关税为30%,中国加入WTO之后,重卡进口关税下调比例很小,在价格上,国内重卡汽车优势明显。目前市场上进口重卡的拥有量仅为几千台,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国外企业想从中国重卡巨头们手中夺食,谈何容易!
再看国内本土竞争者,目前想“虎口夺食”,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因为这些以前毫无重卡生产制造背景的企业无论从技术储备还是从生产成本上,都远不敌东风、解放、红岩这些产业巨头。
据业内专家介绍,考察重卡制造能力,主要看对重型汽车总成能力,它直接决定了生产出的重型卡车的质量和性能。目前,斯太尔模块是我国重卡产品的技术支柱,经过重庆红岩、中国重汽、陕汽等重卡企业20年的丰富、完善,在15吨以上系列重卡市场中占统治地位。而真正拥有成熟的斯太尔技术模块的国内企业,也只有重庆重汽、陕汽还有中国重汽三家。
中国重汽公司总经理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一些后起的重型车厂家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和底盘就上重卡,这种模式是脆弱的,肯定长久不了。欧洲的重卡企业能够存活到现在的,都有自己的发动机。现在国内一些重型汽车上装的仿斯太尔的质量,是远远不过关的,我们很多技术要求并没有完全标在图纸上,独特技术是根本无法测绘的。”
想虎口夺食,不仅有技术屏障,还有成本制约,据重庆重汽透露,旗下红岩、斯太尔两大品牌重型卡车大部分零部件供应,都可在集团内部实现。这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北汽福田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目前他们生产的重卡所使用的车桥都是外购的,主要来自一些生产重卡的企业,一方面由于某种竞争的关系,在车桥上受制于人,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另一方面,在配套上也不是太适合,这束缚了在重卡上的生产能力。
无奈之下,国内竞争者的“虎口夺食”,只能渐渐沦为一种市场推广手段。
某些新进入重卡领域的厂家,利用国内消费者对重卡产品不了解的弱点,用组装能力代替总成能力,声称采用斯太尔的配套体系,实际上除了驾驶室生产线是自己的,车架、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部件总成均是外购,根本不具备相关的专有生产技术。
某企业将拼凑起来的发动机,冠之以世界上跟本就没有的品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地方保护主义之风也悄然抬头,某大城市竟然以调查斯太尔、红岩等品牌的产品质量为名,企图在舆论上打压对手。
携巨资 巨头重拳出手
鱼龙混杂、迷雾重重的重卡市场,致使今年以来,各地重卡事故率和重卡市场的需求形成同步增长。竞争态势之下,也让陕汽、重庆红岩、中国重汽这三大重卡巨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年利润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重庆红岩和陕汽,由于企业包袱小、成长势头好,得以抢先实现和资本市场的联手。在上市公司湘火炬的资金、机制支持之下,今年以来,重庆红岩和陕汽大手笔频出。
以重庆红岩为例,年初斥资上亿元,扩大完善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在石家庄、武汉建立国内最大的重卡配件中心库,保证充足及时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支持。3月,重庆红岩旗下大康车首开中国重型卡车正面安全碰撞试验之先河,率先在国内重卡行业提出“安全消费”的理念。8月,重庆红岩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红岩大康系列安全重卡”全国亮相,与此同时,斥资千万的红岩产品服务月活动也在全国启动,率先树起“诚信服务”的大旗。据透露,为了显示竞争优势和企业实力,在服务月中,每个重庆红岩公司产品的用户都将得到价值不菲配件馈赠和回报。重卡巨头寸土不让的态势,令整个市场为之侧目。
新的竞争环境中,资本并不决定一切,行业垄断、地方垄断,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最终只能是延误了企业提高自身实力的契机。靠急功近利的炒作和低价的重卡产品抢占市场,最终只会失去市场和用户。只有那些真正把用户放在心上,时刻从用户利益出发,不断融合世界领先技术水平、开发出具有优质重卡产品的企业,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也才能保证中国的重卡行业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最终在世界重卡市场中占据一席重要位置。
(编辑:郭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