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都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汽车也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的保有量随着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汽车的数据很多并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促使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汽车数量过多也造成噪声、污染、道路壅塞、事故较多、停车场短缺等社会问题。所以,汽车工业还必须以性能优异的产品来适应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的严格限制。
自第一辆汽车1886年问世至今一百余年期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产量大幅度增加,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全世界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过5亿辆。主要汽车生产国家是: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原苏联、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等国。全世界汽车年产量近5000万辆,其中日、美两国的产量约占50%,欧洲各国总计占30%。自本世纪初至70年代的数十年期间,美国汽车工业一直遥遥领先。日本则是后起之秀,从1950年产量仅3万辆迅速跃至1970年的529万辆,继而在1980年达到1104万辆,开始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
日、美、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特点是资本集中垄断,利用高科技优势,采取大批量生产方式。例如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垄断了美国90%以上的汽车生产,西方八大汽车集团的轿车产量,占世界轿车产量将近70%(表0-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衰退、能源危机、政局动荡、石油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许多因素对汽车工业影响很大。近十余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已渐趋饱和,汽车工业在50、60年代迅速发展的势头已减缓,企业间竞争激化,贸易保护主义迅速蔓延。美国的汽车产量连年上、下波动,西欧汽车产量停滞不前,企业不景气和严重亏损导致股权转让以及兼并改组。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采取将产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的对策,寻求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方式,实现跨国经营。多边合作、联合生产、合资入股、渗透兼并等方式使跨国公司日益扩大,汽车的生产经营渐趋国际化。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正在崛起。其中不少国家都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采取引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全拆散零件(CKD)装车,逐步提高国产零件的装车比率,进而使主要部件自给,然后扩大零部件及整车出口的模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西班牙、巴西、韩国等国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典型例子,其汽车年产量已达100万辆左右的规模。在这些国家中,由于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逐年增长,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采取合资经营或进口半拆散零件(SKD)装车等方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可是,发展中国家要振兴汽车工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原料短缺、人才不足、销路不畅等种种困难。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在1949年后才建立起来的。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仅用三年建成并于1956年10月开工,大批生产装载4t的解放CA10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在1958年该厂又制造了我国第一辆轿车——东风牌轿车,接着又开始小批量生产红旗CA770高级轿车。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在一汽逐步扩大生产的同时,我国各地一批汽车修配企业相继改建成汽车制造厂,此外,城建和交通部门等也设立了一批公共交通车辆代厂,使我国汽车的品种和产量进一步发展。这批工厂及其产品主要有: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2.5t的跃进NJ130轻型货车,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8t的黄河JN150重型货车,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BJ212轻型越野车,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2t的BJ130轻型货车,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H760中级轿车,上海客车厂生产的SK640中型客车和SK660铰接式客车以及北京市客车总厂生产的BK640和BK651客车等等。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以后又建成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陕西等较大的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于1975年生产第一个车型——装载2.5t的EQ240越野汽车,1978年7月主导产品——装载5t的东风EQ140货车正式批量投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一大批地方企业的发展。198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已超过22万辆。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又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1982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中汽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汽车行业以各个大型骨干厂为主,联合一批相关的中、小企业组建了解放、东风、南京、重型、上海、京津冀等六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和一个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生产,有利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加快了主导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产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多,汽车产量翻了一番——1985年产量超过44万辆(图0-2)。
1985年,中央“七.五”计划建议中提出了要把汽车制造业做为支柱产业的方针,1987年国务院又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这两项决定确立了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在中央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坚持走联合、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道路,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中汽公司及其下属机构经过调整改组,充实了解放、东风、重型三大汽车企业集团并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以天津、上海、沈阳等城市为中心的汽车生产企业也组成了一些地方性企业集团。此外,其他部、委所属企业以及一批军工企业也从事汽车产品的生产。
“七.五”计划期间一汽完成换型改造后已形成年产8万辆新一代装载5t的CA141(CA1091)货车的生产能力。二汽也已形成年产10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各汽车企业定型投产的基本车型有30多种,改装车、专用汽车新产品200多种(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品种如表0-2)。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多项,其中整车项目有:与德国、法国、美国合资生产的轿车和吉普车,引进奥地利斯太尔(STEYR)和德国本茨(MERCEDES—BENZ)重型汽车,美国和英国矿用自卸车,意大利依维柯(IVECO)和日本五十铃(ISUZU)轻型货车,以及铃木(SUZUKI)微型汽车。为了发展轿车生产,我国已确定了以一汽、二汽、上海为三大基地。
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经营,1990年奥迪100(AUDI 100)轿车的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同年双方又签订了年产15万辆高尔夫(GOLF)和捷达(JETTA)轿车的协议书并开始兴建生产基地。二汽与法国雪铁龙(CITROEN)公司合作生产轿车的协议书亦于1990年底签订并实手实施。上海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生产的桑塔纳(SANTANA)轿车,1985年底投产以来第一阶段规划已基本完成,在“八.五”规划末期预计年产量可超过10万辆。除了三大轿车生产基地外,还确定了天津、北京、广州三个较小的轿车生产基地:天津引进日本大发公司技术生产夏利(CHARADE)微型轿车,北京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生产切诺基(CHEROKEE)吉普车,以及广州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合资生产的标致505(PEUGEOT505)轿车。由于这些企业进步较早,基本建设及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均已取得显著成绩。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巩固、调整与发展,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汽车品种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但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关明确了发展方向,为迅速腾飞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到本世纪末,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分期分批建成几个大型现代化的轿车、轻型车、重型车基地并进一步提高中型车的水平。届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超过1000万辆,年产量将超过100万辆并跃居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行列。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