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南汽车:福建汽车工业崛起的缔造者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9日 14:11  新浪汽车

  一、风雨合资路

  九年前,也就是公元1994年之初,在海峡两岸的汽车业界中,有两家专事汽车制造的企业经历着同样的焦虑。

  在台湾那边,素有汽车业界铁娘子之称的吴舜文女士,虽然名列世界华人300强中的第5位,但仅有23000平方公里的台湾岛上,旗下所属的中华汽车、裕隆汽车的销量占据了整个台湾省汽车销量的一半,所布的汽车经销、维修和服务网点也多达200多个,几乎台北市的大街上,每走几步即可见到一家汽车专营的门面。如此狭小和拥挤的市场,极大地限制了“铁娘子”的鸿鹄之志。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华汽车虽然车美价廉,深受顾客爱戴,无奈只有2千3百万人口的台湾同胞的胃口就那么大。中华汽车何去何从,成为吴舜文女士的焦虑所在。

  在大陆这边,仅仅一峡之隔,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却由于多年的经济滑坡以及诸多方面的原因,也面临着倒闭的生死关头。福建汽车如要振兴,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广泛招商引资。令人焦虑的是,当时的福汽是在没有多少本钱的情况下寻找“婆家”的。

  1994年,原福建省机械厅副厅长凌玉章临危授命,出任了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从上任那一天起,时年49岁的凌董就不得不面对“找婆家”这个最大的难题。九年之后,在追溯这段往事时,凌玉章笑着对记者说:“当时,为了找到合适的婆家,我们先后谈了不下十几个‘对象’,就像饥不择食那样,仅与日本的一家汽车公司谈判就先后拿出了15套方案,最终还是没有谈成。”凌玉章,1945年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县。1963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1968年毕业到山西省晋城农机厂工作,任技术员、副工段长。1973年调太原重型机器厂,历任厂援外办公室工程师、厂部秘书、厂部办公室副主任、挖掘机分厂党总支书记。1983年2月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班。1985年由机械工业部党组任命担任太原重型机器厂常务副厂长、厂党委常委。1993年作为引进人才,南调福建任福建省机械工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1994年任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1995年任东南汽车公司董事长。

  裕隆集团总裁吴舜文,是台湾岛上尽人皆知的女强人,她所领导的裕隆企业集团连年名列台湾十大企业之中。吴舜文本是一名洋硕士,当过大学教师,也曾着书立说,用她自己的话讲,是一种“振兴台湾工业”的使命感使她步入了企业界。当年由她创办的台元纺织厂,如今已成为台湾最大的纺织企业。在其丈夫严庆龄去世之后,她又毅然肩起汽车制造业的重担,并亲自领导生产出台湾第一辆自产新型轿车。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就在凌玉章临危受命,四处找“婆家”的时候,裕隆集团旗下的中华汽车也在满地寻找着自己的合作伙伴。从1989年起,吴舜文就把目光瞄向了大陆,一直在寻找着新的投资发展机会,就在这时,两岸的谈判代表不期而遇了。

  凌玉章回忆说:“我们双方一接触,顿时都有相见恨晚之意,可谓是一拍即合。此后,一切进展顺利,1995年1月双方就草签了合资意向书。当年11月,东南汽车公司诞生,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谈到两岸合作,还得说一下吴舜文为何会接任其夫成为裕隆集团第二任董事长,她又是怎样成为台湾“汽车皇后”的。

  1981年3月21日,缠绵病榻5年之久的严庆龄与世长辞。年近七旬的吴舜文接任了裕隆企业集团的董事长职务。当时,曾有很多人担心她能否管理好裕隆这个包括汽车与纺织两大企业的庞大集团,一些心存疑虑的人还惊慌失措地将手中的裕隆股票低价抛出,也有人劝吴舜文把裕隆让出来,却遭到了她斩钉截铁地拒绝。吴文舜说:“无论谁要买,我都不会卖!”

  吴舜文从此披挂上阵,在台湾汽车业界内逐渐显露出不凡的身手。两年后,裕隆汽车公司以月产1.5万辆速利轿车与旅行车的规模,占据了台湾汽车市场总量的42%,营业创收高达162亿元新台币,名列台湾民营企业第四。在其后的20年间,由裕隆工程中心研制的台湾第一代和第二代“飞羚”车相继问世,并一举闯入了欧洲市场。1991年,裕隆汽车工程中心开发的新车一举夺得当年小轿车市场的销售之冠。吴舜文成了台湾当之无愧的“汽车皇后”。

  当吴舜文与凌玉章不期而遇时,她虽已年逾80高龄,却头脑依旧清醒,办事果断,不失铁娘子风彩。为迎接新的挑战。她把留学美国的儿子严凯泰召回身边,协助自己继续裕隆集团的事业。

  1995年11月23日,在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下,由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企业集团所属的中华汽车公司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福州汽车厂合资组建而成的东南汽车公司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公司注册资本6030万美元,总投资9982万美元,闽台双方各占50%股份,主要生产“东南得利卡”和“东南富利卡”两大系列7--11座位的轻型客车产品,是规模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

  二、闽台合作,第一把火

  福建汽车工业的发展史的确有些短。直到“九五”以前,福建省还没有一家纳入国家发展政策的汽车厂家。尽管此前已有大大小小100家汽车生产厂,但不是组装厂就是配件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汽车工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景象,让福建人有些心急火燎了。1994年,省委、省政府着手研究把发展汽车产业列入全省支柱产业系列的决策。福建汽车工业可以说是处于生死存亡考验之中。福建汽车要振兴,唯一办法就是加大对外开放,广泛招商引资,处于逆境中的福建汽车没有多少可以谈判的资本。既没有成熟的技术,也缺少雄厚的资金,福建人只好捧着纸上的政策,四处寻找发展的“火种”。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的董事长凌玉章戏言,当年的工作就剩找“婆家”了,谈了不下十几个“对象”,简直就是饥不择食,光和日本一家著名汽车公司谈,15个方案都没有成功;而与此同时,也有在四处寻觅,屡不成行的,那就是台湾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裕隆集团。从1989年起,裕隆就在祖国大陆寻找投资发展机会,走了许多地方,到1994年考察福汽,已是筋疲力尽了。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双方一接触,都有了相见恨晚之意,一拍即合。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与实地接触,刚过“周岁”的福建汽车工业集团,终于与台湾裕隆集团下属的中华汽车公司达成合资开发新型乘用车的计划。更令闽台汽车业人士感到兴奋的是,裕隆集团投资福建共同发展汽车工业的计划,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的积极支持。

  之后,一切进展神速。1995年1月,双方就签草了合资意向书。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1995年11月,东南汽车公司诞生,由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福州汽车厂和台湾裕隆企业集团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各占50%的股份。1996年,闽台双方各投股50%的福建东南汽车公司投产。

  东南得利卡是闽台合作角逐汽车市场的第一种“兵器”。因为东南的“生母”台湾中华汽车公司吸纳的是日本三菱技术,产品主要以面包车为主。凭借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东南得利卡以其“黑马”般的发展速度,令同行大吃一惊:得利卡下线的当年即生产销售1000多台,以后的年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

  挟首战告捷之势,1997年,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国家有关部门承诺重组本省汽车工业的前提下,东南汽车项目正式启动。

  三、东南汽车城建设风云

  1996年8月11日,一批远方来客在这里挥锹填土立石碑。自那以后,闽侯县青口镇便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填土人来自海峡彼岸,那块石碑如今已成了“东南汽车城”的奠基石。

  寒暑易节,物换星移。七年后的今天,这块土地从沉寂走向喧闹,从贫瘠跨进了繁华。40米的大道、清一色的花岗岩柱体、通透的铁栅栏、划成片的绿树青草、31个格调相同的建筑群,就像一组无声的雕塑,演绎着同一个主题——东南汽车城。

  风起“八面”花开“一地”

  率先在东南汽车城扎根的是台湾第一大汽车工业集团一一裕隆集团。

  裕隆集团所属的中华及裕隆两家汽车厂,在台湾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50%。80年代末期,台湾汽车市场已呈饱和之态。而广阔的祖国大陆汽车市场,对于汽车生产厂家来说,无疑是最具潜力和吸引力的发展空间。

  难舍“同文同宗”的骨肉情结。早在80年代末期,裕隆集团董事长吴舜文女士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以两岸合作的形式,发展中华民族自己的汽车工业。为将梦想化作现实,裕隆集团先后派出25批25O多人次,对天津、柳州、南京、福建等地的汽车产业和投资环境进行考察并洽谈合作。1995年元月,辗转考察后的吴女士,决定将自己的梦放在福建这块沃土上来圆。同年6月,吴舜文女士赴京,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吴女士表达了裕隆集团欲投资福建,通过闽台合作,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决心。为搞好闽台汽车合作,历任省领导贾庆林、陈明义、贺国强、习近平、赵学敏先后向朱馆基、李岚清、邹家华、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和国家计委、机械部领导作了汇报。在国家计委、机械部等部门的关心下,“东南汽车”按预想的速度驶入国人的视线。

  东南汽车项目落户福建的消息传开后,厦门、泉州、莆田等各地市纷纷亮出各自的招商“金牌”,力争引进这个大型项目。如今回头看这场竞争,用“白热化”来形容并不为过。

  好容易项目定在了福州,随之而来的又是五区八县间的较量。各施各的高招,各展各的异彩。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闽侯县终以真诚和执著,将“东南风”引进了青口。

  1995年8月19日和21日,是东南汽车城建设项目的两个标志性日子。

  8月19日这天,“闽台汽车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8月21日,中华汽车公司、省汽车工业总公司、闽侯县三方签订配套设施建设《备忘录》,项目合同、章程、两种车型的技术转让以及闽侯县青口镇新厂区建设用地预约协议书正式签定。省市县领导陈明义、习近平、凌玉章、张秋、郑有光以及裕隆集团严执行长和台湾中华汽车集团林信义总经理等出席了签字仪式。同年11月23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宣布注册成立。至此,大型投资项目正式宣布在青口投资区“安营扎寨”。

  作为福建省内闽台合作最大项目,福建省、福州市以及闽侯县三级党委政府均将东南汽车项目列入了省、市、县“九五”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项目。省市各级领导对这一项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99年8月11日,上任第二天的代省长习近平就到了东南汽车城,视察项目建设情况并与台商进行座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赵学敏一到福州就任,东南汽车城项目就成了他的工作重心之一。项目进行到哪里,工作“视线”就跟到哪里:与省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长凌玉章一道进京跑项目审批、抓项目进度、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事无巨细,只要是项目建设上遇到的难题,赵学敏都会率先出现在施工现场。1999年3月,正是汽车城厂房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节骨眼上,建筑材料“断了炊”。赵学敏得知此事后,立即和市委副书记吴文达一道进行现场协调,搬掉了“挡路石”。凌玉章,从引进项目到跑项目审批、从项目签约到厂房建设……东南汽车项目建设的每一步,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和奔走的足迹。闽侯人说,东南汽车投产的那天,凌玉章真该好好的“睡”一次!

  “东南汽车”是幸运的。因为,从项目引进那天开始,就一直伴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国家计委、机械部、国台办领导来了,省领导张家坤来了,市领导翁福琳、赵守箴、王文贵、练知轩、龚雄、王克益、梁建勇、刘用烟等都很关心东南汽车项目的建设。闽侯县县委书记郑有光告诉记者,如果要写各级领导关心东南汽车项目的故事,用再多的笔墨,也难写完“关心”这两个字。

  为加快汽车项目的实施,1995年底,闽侯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卢圣鑫、县长郑有光为组长的汽车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了林善培、陈伙金、黄学开、刘建忠等20多位副科级以上干部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进驻青口镇。汽车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

  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后,东南汽车城首期基础设施建设正式破土动工,东南汽车城转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为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闽侯县提出了“一切为了汽车项目,一切服从汽车项目”一切服务汽车项目的口号,只要是汽车项目的事,一路绿灯!

  1996年10月,“东南汽车”首次进行填土工程招投标工作。汽车项目建设由此扯开了大旗。

  闽侯县克服投资额大、施工难度高、工期要求紧等困难,组织20多个施工单位,2000多名工人、技术人员和近400台各类机械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1997年7~8月份,正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冲刺阶段。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时任县长的郑有光将办公室移师“东南”,住进青口指挥部,和工程人员一起体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感觉。

  汗水不会白流。1997年8月19日,闽侯县投资1.2亿元的东南汽车城“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竣工并交付使用,建设工期仅10个月。

  随着工业区“五通一平”的完成,工业区上部厂房建设开始进入施工阶段。1997年12月3日。27家配套厂举行联合动工仪式。1998年3月东南汽车整车厂开始建设上部厂房。为确保工程进度,县委书记郑有光、县长邹国真每星期两天蹲在指挥部现场,充当这个项目的“排雷兵”。

  1998年5月29日,配套厂之一的福建橡塑有限公司,生产出东南汽车城第一批汽车配件。

  1999年9月26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青口新厂正式建成投产。

  四、合适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在总结东南汽车成功的原因时,东南人自豪地说,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的思路,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稳健扩张,滚动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根据福建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了正确的营销理念,充分利用了闽台合作的资源优势,以轻型客车作为先导产品,打开市场,再及时跟进海外流行的休闲车型,迅速扩大市场,树立了东南汽车的品牌形象,由此在巩固市场的基础上打响了得利卡和富利卡两张牌,将这两款成功的车型变成了畅销车型。今天,东南汽车又推出了“菱帅”轿车,表示要抢夺家轿市场这块“肥肉”的信心,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东南的三级跳”。这不能不引起汽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

  在新闻发布会上,凌玉章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东南汽车要生产轿车早在7年前就规划好了。这位福建汽车业领军人物在回顾他们的创业过程时坦诚地说,东南汽车的成功,今天看来关键是寻找到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引进了以成熟的车型为载体的零部件体系,把握了市场机遇,较好地整合了各自的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

  现在回过头来看,东南汽车以自己出色的业绩不仅创造了闽台合作发展汽车业的奇迹,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而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省里对东南汽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为建设福建汽车支柱产业增强了信心。

  五、迈向国际大平台

  “借助台湾引进技术的成功经验,夯实闽台合作基础,寻找更大发展空间,迈向国际大舞台。”这是东南汽车在完成三级跳之后,实施新一轮发展的目标。

  从菱帅技术背景和透露的发展战略来看,除了有三菱技术作后盾之外,还有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的介入。一方面菱帅的后续产品将会跟进,另一方面戴-克的高级商务车也将引进,这些都将是加快东南汽车做大做强的潜在动力和后劲。

  看好东南汽车也就看好福建汽车。出席菱帅下线的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有关部门的领导明确表示,闽台合作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一大举措,国家将一如继往地给予支持,希望把汽车业建成福建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我们看到,9年来,福建因东南汽车圆了造车梦,又圆了轿车梦,现在又将圆汽车强省的梦。有人把这三个梦概括为是振兴福建经济的“助力器”,是盘活福建资源的“火车头”。而东南人则把这看作是乘势而上的动力和历史的责任,加快发展步伐,造福福建人民。

  据消息透露,随着东南汽车城的建成投产,一个以台资汽车企业为核心的族群化产业已经形成,为繁荣海峡两岸汽车业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此背景下,三菱汽车将会从幕后走向前台,介入东南汽车的直接合作,释放出在华业务拓展的能量;此外,戴-克集团也会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加入东南汽车的扩张行列。这些迹象表明,东南汽车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跑道,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合纵连横,梯度推进。”这是东南汽车的发展思路,即“以稳步扩张,深化国际合作,融入全球工业体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指出,东南汽车用9年时间构建了集轻客、RV(轿式商旅)车、轿车三大平台的整车企业,足以显示了其发展潜力和扎实的基础。现在的东南汽车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汽车厂的概念,是全方位的汽车制造现代化企业。

  “追求卓越,尽善尽美。”这是东南汽车的经营理念。作为新崛起的汽车业后起之秀,他们所奉行的是“服务至上”,注重的是企业的“经营”,吸取了台湾汽车业成功的经验,结合祖国大陆市场的实际开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得到了汽车界的首肯,并取得了市场的认可。东南汽车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多元化发展汽车业的今天,结合区域经济的的优势,借助技术引进和战略合作,走滚动发展的道路不失为有效之举。对此,东南人清醒地意识到,在发挥区域特色的同时要把握住发展的主题。从发展的态势来看,东南汽车不仅要辐射到整个祖国大陆市场,还要扩大到台湾省和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目标是建成汽车出口基地。

  在2003年的发布会上,凌玉章说,今年东南汽车将生产10万辆汽车,其中菱帅轿车计划产销2.5万辆,力争4万辆,商务车6万辆,预计销售额超百亿元。

  这就是东南汽车,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型汽车企业。它的成功实践,正预示着闽台汽车业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是福建汽车业跃上新台阶的标志。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