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实力有可能在2010年超过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 16:34  中国汽车报

  中日汽车技术差距明显

  与日本相比,中国现有的汽车技术水平在不同领域落后的程度不一样。其中,在通用技术领域(包括玻璃、保险杠等)的差距约为3年~4年;在标准技术领域(包括车轴、活塞、散热器、车身内饰件、制动器等)的差距约为6年;在高级技术领域(包括手动变速器、手动方向盘、ABS、导航系统等)的差距为8年左右;而在超高级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控制器元件、自动变速器AT、液压方向盘、气囊等)的差距为10年以上。

  调查发现,两国在AT上的技术差距比导航系统要大。据分析,AT的技术差距之所以要大,是因为在整体优化上需要技巧、经验等知识以及与此相应的周边基础技术。在这一点上,像导航系统这样的IT产品,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协议标准化进行调整,根本不需要进行复杂且麻烦的反复调整。

  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如果将此次参加调查的合资企业换成中国独资企业的话,上述4个领域的技术差距要加大2年~3年;而如果将调查涉及的中低档车型改为高档车型的话,差距还要再加大2年~5年。

  分析表明,中日间的技术差距,在通用技术之类的成熟领域正逐渐缩小;而在技术飞速进步、尚有很大发展余地的一些领域,或者在既复杂又需要昂贵大型设备的系统技术领域,两国间的差距并未减小。不过,上述看法能够成立的时间也就只有数年而已。据预测,到中国汽车厂家逐步增强实力并且拥有大量人才的2005年前后,时代的“分水岭”就会呈现在人们面前。因为到了那时,中国在涉及研究开发的人力、物力(周边设备)和财力方面都大大加强,以通用技术与标准技术领域为中心,中国能够迅速提高赶超日本的速度。

  总之,如果认为日本在汽车领域拥有5年~10年的技术优势,觉得“10年后也尽可放心无忧”,就大错特错了。

  汽车产业发展的三个障碍

  从现在到2010年,还有7年时间。如今利润增长足以与丰田汽车匹敌的韩国三星电子在1997年还是负债,经过起死回生的重组与半导体设备投资之后,用了5年时间完全复苏。花费时间比7年还少了2年。虽然IT与汽车的时间概念不同,但到2010年,不论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

  要想预测未来,有必要搞清楚一些关键因素将在今后如何起作用。比如,在中国IT产业风险投资寻找优秀人才的创新企业进行投资,可以说是沿用了硅谷的发展模式,在取得成功以后,便开始迅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种形式却无法原封不动地应用到汽车产业。与IT产业相比,汽车产业主要有以下三个不同之处:

  首先,技术特点不同。IT技术使用数字信号来记述并控制性能。只要在零件或元件方面规定好功能与协议,就可以优化全部零件及元件,即为“线性型”的。汽车技术则与此不同,零件数量数以万计,仅仅通过零件及元件的特性是无法优化整个产品的,即“非线性型”。例如发动机的燃烧现象、车身震动等问题,只有将零件及元件全部组装好,才能得到最后的答案。

  其次,合作伙伴特点不同。在IT领域,分别属于美国企业及各学会的华人回到中国,在中美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促进了技术转移。但在中国汽车产业,最大的援助来自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欧洲企业。在欧洲,华人的份量并不像在美国那么重,不可能取得与IT领域一样的效果。

  最后,汽车领域从材料到零件、检查技术等,整个产业涉及的范围相当宽广,这一点也与软件产业不一样。

  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有四个机会

  虽然这样,中国的汽车产业早晚会实力大增,成为日本的强劲对手。理由有以下四点:

  第一,由IT领域派生出来的机电一体化领域正在发展。实际上,在机器人控制软件领域,中国的进步很大。最近已经开始出现拥有发动机等汽车关键技术的风险企业,他们的潜力也很大。充分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大学生比试自己制作机器人能力的“机器人足球大赛”。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中国大学的成绩斐然,清华大学第一,北京理工大学第二。而这些技术实力都可以与汽车产业结合起来。

  第二,虽然汽车领域是与IT领域不同的“非线性型”,但实际上随着模块化与非线性仿真技术的发展,将来会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模块化原本是以生产工程合理化及零件开发外包为目的发展起来的,在模块化过程中可以提前解决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国,模块化今后肯定会有长足发展。

  第三,虽然现在还不如IT领域,中国汽车产业逐渐开始通过驻外华人与美国大学共同进行研究开发。美国最近的产学联合项目已开始向公司外部开放。其对象除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外,还包括中国的汽车厂商。实际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能源环境研究所的Vicror Wong博士就在为中国企业提供咨询,如燃烧及振动问题等。随着形势的发展,欧洲今后也很有可能发挥这种作用。

  第四,中国企业自己也开始进行研究开发投资。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如果以技术为卖点的企业具备实力,必然要从技术源头着手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以追求更高的附加值。而多数中国企业要想达到这一阶段,恐怕要到生产能力稳定以后再经过一到两轮从开发到量产的循环,即2005年至2007年前后。也就是说,在汽车研发领域,几年后中国赶超先进水平的速度将会加快。

  2010年技术实力对比的三种可能

  经过分析,我们预测在2010年,中日汽车技术水平差距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是在部分领域,中国的技术水平将与日本持平。但在发动机控制、AT等复杂系统及车辆的整体设计等领域中,日本仍领先3年~4年。

  其次是对日本比较悲观的看法。中国的技术革新、逆向工程不断发展,日本技术在各方面都失去了优势。中国的汽车比日本车更便宜、性能更高。最可怕的是日本的工厂和研究所都被中国的工厂和研究所取代。

  最后一种是对日本比较乐观的看法。在必须具备综合实力的汽车领域,中国难以轻易赶超,中日之间的技术差距仍为5~6年。

  当然,第一种看法可以说是最客观的预测。不过,如果突然涌现出具有超凡能力的工程师,兴起有巨大影响力的技术革新,所有的前提条件就都变了。有一点是肯定的:IT业所发生的事,对汽车产业来说并非是遥不可及。(服部健一)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