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为上海插上了翅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 14:50  汽车导报
汽车为上海插上了翅膀(图)

  上海是中国的名片,汽车业是上海人的骄傲,在人们赞叹和描述上海最为形象而又生动的比喻中,一句“上海是架在轮子上的城市”颇为贴切。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上海的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与汽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上海率先在全国提出把汽车业确立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为上海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汽车为上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没有桑塔纳就没有今天中国轿车业的繁荣。”这是被历史证实了的共识。当今天轿车年销量达到100万辆时,中国人对汽车的理解,已不是单纯感觉到“出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深刻变化,而是看到了汽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推进器的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到轿车,人们还怀疑我们是否有能力造出来,私家车的概念几乎是个遥远的梦。当初人们最为熟悉和关心的就是桑塔纳国产化。这种苦涩,回忆起来,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翻出当年的老照片,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也许谁也都不会相信,当年第一辆桑塔纳轿车是在板凳和绳子上组装完成的。再看一些零部件企业,那都是一些“弄堂小厂”。有人作过比较,当时上海的汽车制造业水平与国外相比整整落后了30年。

  提到轿车,我们不能不提到一段重要的历史。

  1978年,当国家决定在上海建一条轿车组装线时,上海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一位老同志深切地回忆说,当时我就感到,上海有希望了,上海的轿车业就要崛起。

  为了打破“闭门造车”的枷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快上海汽车业的改造,有关部门向邓小平同志请示,是否能够以合资经营的方式搞轿车,小平同志明确表示:“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

  一锤定音,改变了上海乃至中国轿车业的命运。

  1991年2月,当邓小平视察上海大众时,经历了5年左右“炼狱”的桑塔纳轿车已达到了年产6万辆的能力,发动机开始出口,国产化率提高到70%以上,开始实施第二期工程,准备与国外联合设计开发第二代桑塔纳轿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是在这一年,上海大众结束了轿车散件组装的历史,告别了CKD,由此踏上了现代化轿车制造的征程,建立起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实现了上海轿车业崛起的目标。

  于是,上海一步跨越30年,创造了中国造车史上的奇迹。

  去年11月,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学术论坛会上,一位日本学者对上海汽车业为上海这座城市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上海引进轿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是最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其后劲和发散性效应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同样,有“世界第一大企业”之称的美国通用公司总裁瓦格纳在出席今年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时,也热情地赞叹了上海给通用公司带来的机遇。他认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信上海在今后的几年里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并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环境之中。

  谁也不会相信,如今的上海已经形成了年产轿车40万辆以上的能力,从去年起销量就突破30万辆,拥有国内轿车市场40%以上的占有率,整车开始批量出口,每年都有新车问世,而且形成了系列。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近年来,上海先后收购和兼并了江苏仪征和广西柳汽以及参股安徽奇瑞、山东大宇等。2002年10月,又率先跨出国门参与了对韩国大宇汽车企业的收购。这一系列的动作在经济界和企业界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有关人士对上海抒写“汽车经济”给以了高度评价,称为“气势恢宏的大手笔”。

  不少与上海合作的世界著名汽车跨国公司由衷地说,与上海合作等于与中国一流企业在合作,理由不外乎上海的投资环境、综合能力和人才素质以及企业优势是目前国内任何其他城市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到目前为止,上海与世界上50余家知名汽车大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如今,一些国外同行再度考察上海的零部件企业时,无不树起大拇指,称漂亮的厂房、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人才,这在国际汽车业中都算得上名列前茅的企业。如生产“电喷”的联合汽车电子公司、生产ABS的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内饰件的上海延锋伟世通内饰件有限公司等都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年来,上海零部件企业已跨出国门,连续几年在美国举办零部件展览,客商云集,让人刮目相看。有些零部件已开始与欧美整车企业配套,进入他们的采购平台。

  上海汽车业用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跻身世界汽车先进制造者行列,令国际汽车界为之震惊。上海通用用27个月的时间建成的工厂被国外专家评价为“世界级的先进工厂”,被美国通用公司当作样板工厂。上海大众三厂建成时,原德国大众总裁皮尔希在陪同施罗德总理参观时自豪地说,这是德国大众最漂亮的工厂。

  现在看来,“引进一个车型,改造一个行业”,这是上海对中国汽车业的最大贡献,其思路和经验将载入史册。(颜光明 文)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