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了许多年的钱,买了一辆车,谁知第二天就降了1万多,成都市的郭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他7月20号买的一辆国产品牌轿车,一觉醒来就缩水1万“大洋”。“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拿着1万元钞票往府南河里扔。”谈及此事,郭先生就非常“受伤”。
——事实上,有郭先生这样遭遇的人还为数不少,记者就有一个朋友20号买了一辆捷达,也惨遭贬值的命运。而最令他气愤的是,当天下午去提车的时候,经销商竟然一点“风声”都不透露。据成都一家知名汽车经销商统计,从5月到现在,已经有近20个品牌、60多款车型降了价,少则5000元,多则数万元。而近一段时间来车市存在的持币待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怕刚买了就降,不划算。
——“厂家应该建立一种限期保护措施,对消费者承诺在买车后若干天内,如该品牌、车型降价,给消费者一定的补偿。”郭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数遭遇此类尴尬的消费者的心声。他认为,厂家在降价时不光要揣摸市场需求、走向,同时也应该顾及刚刚买了车的客户的感情。
——对此,经销商也颇觉“为难”,原因是:厂家在20日派人来清点了降价车的库存情况,此前销售的汽车一律不予补偿,而郭先生买的车已经被厂家统计到已售车一类。如果经销商执行降价后的价格,则只有自己“亏”了这1万元。“降价前经销商肯定知道要降价,为什么不告诉消费者呢?”消费者仍有疑问。经销商认为,降价是厂家的商业秘密,往往都是到降价时间才通知经销商,他们也不敢先说出去。
——可厂家显然有一笔难算的帐,许多厂家并非没想过给刚买车客户进行补贴,但研究之后,往往觉得无从“贴”起。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一位商务经理对记者说,降价往往是一个车型的许多配置一起降,每款车的原价都不一样,补贴费用如何计算?如果统一补贴,购买较贵车款的客户会不高兴,如果分别补贴,购买便宜车款的客户又会觉得厂家厚此薄彼。另外,所有车型几乎都是面对全国市场销售的,各地区的消费能力有差异,购买力也不一样。如果对刚买了一天就降的客户进行补贴,那么,买了一周、一个月、两个月的客户都有理由要补偿,在汽车频频降价的国内车市,要谈补偿确实很难界定时间,只好来个一刀切。
——对此,成都消费者陈先生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出台一个硬性的政策,要求汽车厂家对降价前1—4周出售的轿车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这样一来,厂家在补偿的时候心里有了底。另外,有了这种政策的保护,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打破消费者在汽车价格调整期间的持币待购现象。(记者杨晓龙)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