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门外车谭:高尔夫面世与两厢轿车回归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2日 10:35  新浪汽车

  李安定

  7月15日,整个长春沉浸在一片节日气氛里,当天的压轴戏是一汽大众新车高尔夫的投放仪式,成为对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的一份厚礼。

  高尔夫应该说是世界上一款最早、最经典的两厢车。30年前在德国大众问世,至今历经四代改进,多次获得欧美的“年度车”的美誉,总销量2200万辆,是一款世界车坛公认的成功紧凑型车型。

  在一汽大众组织的“白山黑水”媒体试车活动中,我想起一段往事——今天中国的消费者鲜为人知的是,上一代的高尔夫在十年前差一点成为一汽大众的第一个产品。

  1990年前后,具有战略家头脑的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与德国大众谈判,购买生产替代进口的公务车奥迪轿车的散件。当时附带了一个让德国人有些心痛的条件--我买你的奥迪散件,你把在美国维斯特莫兰一家倒闭的高尔夫装配厂的设备送给我。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一汽购买大众4亿马克的奥迪散件,大众将在维斯特莫兰的年产30万辆高尔夫轿车的全套设备无偿赠给一汽,拆装和搬运费用由一汽承担。折算下来,一汽只用了7%的钱买了这座工厂。

  1990年11月,一汽和大众合资生产高尔夫-捷达轿车的签约仪式在北京人大会堂举行。我看到平时不修边幅的耿昭杰换上了笔挺的深色西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每年一次地来到这里,看到花岗岩台阶下越来越多的进口车心情沉重。今天拿起签字笔,也许一种历史使命感压在心头。早出车,快出车,让轿车和中国老百姓早日结缘。

  然而,一年后,驶下一汽大众生产线的却是与高尔夫同一底盘的三厢车捷达。尽管捷达的名气不如高尔夫,但是考虑到中国人对于“有头有尾”的三厢轿车钟爱,一汽大众还是决定规避风险,放弃了生产两厢高尔夫的初衷。

  1991年底一个阳光暖融融的冬日,首批在一汽大众公司生产的捷达轿车开到北京,我和《经济日报》一位女记者被邀请试乘。我记得挂着试车牌照的捷达在长安街被警察拦住,我告诉警察,这是一辆刚刚问世的国产轿车。他立刻变得和气起来,兴味十足地把车里车外看了个够。随后挥手让我们通过。当天新华社发出一条电讯《国产捷达轿车首次驶过天安门》,纪录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一页。

  与一汽大众先后建立的神龙公司引进的是一款法国雪铁龙ZX,尽管技术先进,外形时尚,但是仅仅因为是国内第一款两厢车,一时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以至于在其后数年,孤军奋战地作了大量两厢车的普及推广工作以打开局面,成为开拓中国两厢车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生产商。

  今天中国人对世界汽车市场的了解与十多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消费结构的主流也从讲究门面地位的官车转为用作代步工具的私家车。人们终于知道,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欧洲,两厢车在家用紧凑型轿车中间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对于一个私家车主,出于节能的考虑,出于驾驶灵活,停放方便的考虑,两厢车往往都是人们的首选。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紧缺,城市道路拥堵,尤其是停车场严重不足的国家,提倡两厢车显得十分必要。可惜厂商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出于对市场需求滞后的理解,对于同一底盘,在中国总是先推三厢车,即使“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小型车新车型往往也是大中型三厢车的“微缩版”。在欧洲小车没“屁股”,在美国三厢车没这么小,这种日渐增多的三厢微缩版已成为中国街头的一景。

  两厢高尔夫在中国面世,或者说回归中国,试驾之后,性能、工艺、材质都不错,尤其底盘,经过2000多公里各种路面的考验的确是这款名车的亮点。价格在同级别车中间居中,考虑到其品牌与质量的号召力,消费者也能够接受。唯一的担心恐怕是市场对两厢车的接受程度。但是无论如何,一汽大众是一个有丰富市场推广经验的企业,如果高尔夫能取得预想的成功,将会对两厢车成为中国百姓私家车市场的主流车型添加一份动力与时尚。(完)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