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巨头林立 中国汽车业如何在“圈地运动”中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6日 13:12  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7月16日专电记者李雪梅葛素表

  在第三届长春汽车博览会10多万平方米的展厅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几乎都是合资品牌的汽车,中华奇瑞吉利等国产品牌在财大气粗的合资品牌光环里,显得还不是很“茁壮”。

  在跨国公司主流品牌的盛名笼罩下,我国汽车业正不自觉地面临着自主知识产权缺失的尴尬。德国大众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当成了自己的“海外工厂”,美国通用在烟台、上海、沈阳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或者合资企业,日产加紧了与东风汽车“联姻”的节奏,法国雪铁龙也先后在中国“克隆”出富康、爱丽舍等“后代”……,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圈地运动”正在蔓延。

  自主品牌缺位繁荣市场深藏“隐忧”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和广州本田等9家独立厂商,但这种格局的身后几乎都有跨国汽车巨头的阴影,通用、福特等6家巨型跨国公司,与相对独立的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公司在中国都找到了合作伙伴,并且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已经控制了95%以上的市场,几乎所有的新技术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而国内汽车制造商大部分是在组装国外车型。

  在市场繁荣的背后,许多汽车业专家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幼得说,中国汽车工业的确在合作发展中腾飞了,但让外资通过合资形式在中国售卖外资品牌仍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不愿看到的。中国汽车业正面临着自主品牌缺失的尴尬,2002年中国汽车销售的“井喷”行情,让中国汽车商们看到了繁荣。

  但如果汽车厂家过多地把眼光放在追逐利润上,研发能力势必越来越弱。到2005年,中国对汽车业的保护期结束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就无法参与国际汽车业竞争。每个汽车品牌都有生命周期,不能永远生产别人的产品。

  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话语权”

  中国人在十几年的合资道路上还没有学到汽车技术的本质,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中国真正开发一个新车型需要5年多时间,而国际巨头由于开发平台先进,开发周期要短得多。德国需要1年-1.5年,美国需要2年-3年。这就使得同台竞争中,中国汽车厂商明显处于劣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理事王登峰说,中国人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应该将其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开发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帮他人作嫁衣裳。中国市场一旦萎缩,外国人不再表现出浓厚兴趣,那么以中国现在的技术,要想真正生产出高质量、让消费者接受的车,恐怕还有困难。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管欣认为,中国企业不应该“鼠目寸光”,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研发人才。面对中国占汽车企业工人总数不到7%的研发人才,汽车厂商不能只注重成品工程。

  汽车企业当自强:借全球之势为我造车

  在我国,部分汽车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走上自主开发道路。上汽集团成立了致力于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产品研究、制造的研发基地——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并提出了2007年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目标。

  以沈阳的中华轿车、浙江的吉利汽车、安徽的奇瑞汽车为代表,他们摈弃了国有汽车企业认为的中小企业无法搞自主开发的成见,借助“汇聚全球资源为我造车”的全新模式,先后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批产品都取得了不俗成绩,让人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潜力与希望。

  一汽集团想重新振兴“红旗”,上汽集团想重拾“上海”轿车品牌,都在表达着本土公司对自主品牌的全新追求,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情感的需要,更是与外国公司进行市场较量的竞争手段。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不断推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以从外国汽车巨头手里抢回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制造商认为,他们更贴近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的消费者,是按照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口味来设计轿车的。

  专家指出,中国汽车业要想拿回市场的控制权,就需要以自己为主导,借助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打造自有汽车品牌,使自主品牌深入人心。(完)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