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有专家预言,中国汽车产业5年后将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支柱产业,其依据是中国汽车产量的飞速增长,去年排名世界第五,预计今年将成为第四。按照目前行业发展速度估计,到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增至630万辆,与当时预计的国内500万辆销售量相比,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多出的130万辆会导致车市场竞争激烈,迫使中国企业努力扩大汽车出口。
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国汽车大规模出口的条件已经成熟,生产技术瓶颈是出口“路障”之一,如果汽车质量不过硬,再多的出口数量也只会重蹈VCD产业的覆辙。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显示,2002年我国出口整车4.31万辆,较比去年同期增长75.69%。但这个异常火爆的增长比例却是将2.11万辆雪地行走机动车、高尔夫球车等车型列入出口总量中计算得来的。如果扣除这些车型,同比则下降了12.53%。即便按照进、出口比率衡量,2002年我国全年进口汽车12.72万辆,同比增长76.93%,与2001年并没有多大差别。而与飞速增长的产量相比,我国汽车目前出口只占总产量的1.3%,专家分析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国汽车企业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太强,几乎一直是在外资的呵护下成长,缺乏独立性。近几年,外资在中国汽车界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仅2001年,汽车行业新签约的中外合资企业就有17家,总投资额7.25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总投资额提高43%。目前,国内除了红旗等少数品牌外,几乎没有叫得响的民族品牌。中国社会调查所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公众心目中的十大购车首选品牌排行榜中,有9种品牌为中外合资生产。现在国内三大汽车公司的支柱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国外的汽车品牌,即使出口再多也是名不副实。
其次,中国汽车技术上的缺位应该说是更为严峻的问题。在合资企业中,外方提供给中国的技术大多已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很多车型在中国刚刚生产或热销,在国外就即将淘汰。据悉,在我国销售火爆的奥迪A6在奥迪本部已基本停产,奥迪A8也已进入换代产品。汽车技术落后,性价比相对过低,这必然导致国产汽车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对于中国汽车厂商来说,如何引进技术和技术开发是个大课题。通用、福特等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50亿至60亿美元,而我国汽车厂商的研发费用却不足销售额的2%,所谓“纯国产”的一汽红旗也仅是奥迪的车身加上克莱斯勒的发动机。中国汽车正在陷入“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越依赖”和“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火爆更是让更多的汽车企业去倾力赚取基于“高起点”上的高利润,将开发自己的产品抛到了脑后。
再者,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状况难适应出口需要。波士顿咨询公司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中国汽车零配件供应商数量很多,但规模太小,尤其是在质量上能为国外整车配件的供应商太少,这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瓶颈。此外,现在国产的汽车定价大都是按照国内的标准,而国外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比我国要低,这对出口十分不利。
专家还指出,中国加入WTO之后,面临激烈市场的国产汽车不得不考虑走出去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汽车可以顺利走出去、有的却很难?原因之一就是现在政府收费名目繁多,税种也各不相同,各地方保护不同,使得汽车企业生产成本不同,再加上各厂家管理水平不一,由此导致有的汽车出口有利润,有的汽车出口只会赔本。(刘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