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级车市:价格战重燃战火硝烟 重整河山待后生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4日 10:15  新浪汽车

  继2002年的中低档家轿“井喷”后,2003年价格战的硝烟果然又烧进了中高档车市。早在一年前,中级车市便因1.8L福美来的上市进入了预热阶段。年初,广州本田的新雅阁2.4的推出,正式启动了中级车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中高档车市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海通用别克、上海大众帕萨特、一汽大众宝来、北京现代索纳塔、老款中华、红旗世纪星、明仕相继卷入价格大战。中高档车市的诺米骨牌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实际上早在去年,中高档车市的降价大战便已露倪端。只是,面对高出国际轿车业几倍的平均利润,大多中高轿车厂家谁也不肯举刀自裁。可没想到广本在销售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首开杀戒,主动降价,引起中高档车市大震荡。

  于是,“你低,我比你还低”,众厂家立即还以颜色。上海大众帕萨特、一汽大众宝来中华降幅都创历史之最。原有的价格平衡被彻底打破,新的价格格局尚未形成。中高档车市陷进一片军阀混战。俗语道:乱世出英雄。在这种形势下,众厂家纷纷借新产品的推出力争在中级市场中占的一席之地。究竟谁能收复中高档车市的大好河山?单纯追求低价位和高性能很容易陷进价格战的泥淖之中,而片面追求高价位又很难让顾客买账,究竟谁能力挽狂澜?

  放眼中高档车市,除了近日上市的新车款有东风雪铁龙赛纳、上海通用别克凯越、广本新雅阁、飞度、天津本田威驰、一汽大众马自达M6、东风与日产的阳光外还有7月份即将上市的福美来1.6L、一汽大众引进的高尔夫等。

  可以说,在中高档车市中这些车型都具有相当的实力。但一些配合厂家老款车降价而推出的车型难免有拼杀价格战之嫌。要想重整中高档车市,在中高档车市新格局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仅仅靠降价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除价格之外的很多东西,包括背景、战略、魄力和勇气等等。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东风雪铁龙赛纳。赛纳是东风雪铁龙于4月16日推出的一款全新系列产品。刚刚上市便以其鲜明的个性独树一帜,显示出其对传统的叛逆和对未来的孜孜以求,引起业界关注。在众多的新车型中,赛纳的杀伤力不可小窥:

  赛纳XSARA轿车自在法国诞生以来一直是十分畅销的车型,该车的最大特点是沿袭了雪铁龙汽车独特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雪铁龙轿车的优雅时尚、人性化和现代化的风格。

  与豪华轿车相比,无论是从外观、动力、环保、安全、还是灵性科技上,赛纳都体现了一种毫不逊色的享受和品质,在同类车中处于佼佼者。东风雪铁龙抢占中高档车市制高点的意图昭然若揭。

  当然,作为一款极富个性、敢于挑战传统的车型,仅仅依靠装备和性能上的先进还不足为惧,但赛纳东风雪铁龙商务部的背景却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

  提到东风雪铁龙商务部,自然而然地会让人联想到他旗下的两款车型。一是富康。曾几何时,“富康”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富康作为东风雪铁龙的主力车型,被消费者称为中国两厢车的经典。富康以其可靠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在消费者中享有极高的口碑,称霸中低档经济车市,使得“家庭轿车”的概念深入人心。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东风雪铁龙明确举起了“打造中国家轿第一品牌”的大旗。第二是爱丽舍。2002年6月,东风雪铁龙又推出一款当家产品爱丽舍。爱丽舍上市不到一年,在市场上的表现便可圈可点。截止到今年4月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其销量就接近6万,占据东风雪铁龙的半壁江山。5月份更是登上了亚运村车市销售冠军的宝座。爱丽舍的上市,重洗了12万-15万之间的市场格局,奠定了东风雪铁龙在此价位的稳固江山。

  富康和爱丽舍系列成功预示了什么?法国雪铁龙CEO萨蒂内先生在一次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的战略是,在中国迅速崛起的汽车消费市场上,生产拥有最广泛消费者需求的车型”。由此可见,富康和爱丽舍的成功无疑都来源于东风雪铁龙对市场对最广泛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日渐升温的中级车市,也慢慢吊足了东风雪铁龙的胃口。东风雪铁龙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香饽饽被别人拿走。推出价位在20万元左右的赛纳,东风雪铁龙称霸中级车市的雄心显而易见。

  在风云变幻的中级车市上,赛纳能否成为中高档车市的新一代霸主,奠定中级车市新的价格格局,这恐怕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无论是从赛纳本身还是从东风雪铁龙的战略意图上看,赛纳无疑都会成为中级车市霸主的有力争夺者之一。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