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背景--访中汽原副总胡信民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3日 16:26  中国汽车报

  采访胡信民是在他位于北京市白云路老汽车局家属院的家中。

  当我们在胡老家朴素、整洁的客厅里落座后,知道我们来意的胡老三言两语就将谈话切入了正题,“我在一汽呆得时间不长,我认为要总结那个时代、那个时期,就一定得强调一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是任何时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也是那个时代最可贵的。”胡老洋溢在言语中的是对当年汽车工业的创建者们在艰苦环境下创业时的斗志和干劲的怀念和自豪之情,这是胡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做了近30年规划工作,已年近80岁的胡老思路非常清楚,在和记者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他几乎没有翻看任何资料,所有的事情,包括各种数据他都是信手拈来,简直就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活版本,这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二个印象。

  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背景

  “我认为,我国汽车工业50年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

  总的来看,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产量从0增加到22. 2万辆。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国汽车产量则实现了从22.2万辆到325万辆的飞跃,发展变化很大、很快。同样20多年,却并不一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历史背景。

  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离不开历史背景,胡老有充足的依据:大跃进期间,全国汽车厂家的数量上升为100多家,仅江西一个省份就有11家汽车厂。胡老介绍说,当时汽车厂家数量大幅增加的历史背景是“备战备荒、准备打仗”,政府发动群众快上、多上汽车生产项目,品种主要是军车。汽车厂建设的权利下放到地方后,厂家虽然数量上去了,但产量和质量提高并不明显,1961年中央在成都开会,针对汽车厂发展太乱的现状,提出了“调整、巩固、发展、提高”的八字方针,1963年一年时间,就取消了100多个汽车厂,而到“文化大革命”前,真正发展并保留下来,具备一定规模的,不过只有南京、上海、北京、济南的四家。

  最可贵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谈到计划经济时期最可贵东西,胡老是这样评价的:“最可贵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时大家的斗志和干劲是所有参加建设的人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也是任何时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当时建设一汽是白手起家,大部分人并不懂得如何造汽车,但是都憋着一股劲要干好这一行。”

  “那时的创业条件相当艰苦,大伙仿佛是只知道干活,对于工作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陷入回忆中的胡老,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种感受:就在那种现代人无法想像的条件下,1958年我们自己试制的越野车获得成功,1959年试制红旗,同样也成功了,这说明当时在“自力更生”的精神指引下,大家都从心眼里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流产了的第三汽车厂

  1977年,为了解决当时“缺重少轻”的问题,国家曾规划建设第三汽车厂,按照最初的规划,年产为12万辆或15万辆,厂址准备选在湖南(之前第二汽车厂就想设在湖南,但是没有选到合适的地点,最后选择了湖北)。

  为三汽选址时,筹备组在湖南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后,没有选到合适的地方,于是又开始沿着长江沿线选,跑了安徽、江苏、江西等好几个省,直到70年代末,也没有选到合适的地方。

  “这时建设三汽的想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大家又认为不应该搞这么大的规模,也不需要建新厂,应该利用老厂进行改造。于是就将济南汽车厂、重庆重型汽车厂,还有陕西汽车厂三家联合起来,成立了重型汽车联营公司,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技术,利用老厂改造来发展重型汽车,年产量为1万辆。”胡老告诉记者:从“三汽”到“重汽联营”的转变,也让我们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汽车行业是不够的,也是不行的。

  市场逐渐起引导作用30年一贯制被打破

  跟着胡老的回忆,我们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在社会主义经济时期,中国汽车工业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从计划走向市场,政府的角色也在逐步变换。改革开放推动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市场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打基础和技术引进,80年代初,一汽解放牌开始全面换型改造,产品30年一贯制被打破;同一时期,南京老跃进也开始换型改造。

  胡老认为,这一时期的特色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国家确立了汽车工业要走引进技术、资金的路,实施的结果是汽车工业得到高速发展。产量迅速提高、产品结构明显调整、生产集中度提高。

  12年突破三个百万辆驶入快车道

  胡老介绍说:“进入90年代,轿车‘三大三小’的格局逐步变化,新增一批轿车生产企业,合资、合作新成立的大、中、轻型客车企业有20多家。加上80年代引进技术、合资合作建设的项目,经过滚动发展和扩建改造形成规模经济,充分发挥了产能效益,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

  “1991年~2001年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巨大量变,汽车产量由1990年的51万辆发展到2002年的325万辆,增长6.4倍,12年间出现三个突破百万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本报记者戴彦桂俊松)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