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造合作范例 “新东风”给中国车坛带来新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8日 10:2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何人民

  6月9日,华中重镇武汉,“新东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举行了揭牌成立仪式。“新东风”这个由“老东风”倾其全部优良资产和日产携手合作、缔结50年“姻缘”的新生儿,将给中国车坛带来什么?它的诞生对东风产生那些影响?就此一系列的问题,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老资格汽车专家黄正夏、“新东风”董事长苗圩、湖北省机械汽车行业办主任曹启佑等人士。

  创造了全新的合作范例

  年届耄耋之年的黄正夏老先生,曾担任过东风的厂长,谈及东风与日产的合作,他说,此次合作,东风以存量资产出资,日产以现金出资(合10亿美元),股比各占50%。这种合作形式,打破了我国过去汽车企业合资的形式——大都是双方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平地起家的惯例,创造了一种全新合作的范例。此外,双方在技术中心、生产体系、销售体系等方面,也没有像其他合资企业一样另起炉灶,而是尽可能整合现有资源。其中,在研发中心上,商用车将依托东风现有的研发中心,新建乘用车研发中心。在生产体系上,乘用车除去目前风神在广东的基地外,还将整合襄樊目前的资源建立经济型轿车基地;商用车生产基地将在十堰载重车公司基础上,吸纳轻型车等资源。这种有现金、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平台,共同“唱大戏”的合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实现了双方优势资源的大组合,真正是达到了“双赢”和“多赢”。

  巨大的商机和严峻的挑战

  湖北省机械汽车行业办主任曹启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新东风给湖北、乃至整个中国车坛既带来巨大的商机,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商机。”曹启佑说,这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表现尤为突出。“新东风”的中、长期目标是:2006年实现销售55万台(其中乘用车为22万台、商用车为33万台);2010年则要达到销售90万台的目标。双方合资后,年销售收入将要达到800亿元人民币。仅按目前整车直接拉动汽配产业1?0.4的保守比例计算,每年800亿元销售收入的“新东风”,直接产生的汽配份额就达320亿元以上,是原“老东风”生产汽配份额的7倍,带来的汽配产业利润要达到3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和商机,难怪中、外各强势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日本的投资商,都把目光投向中国、投向“新东风”、投向湖北了。

  “其次是挑战。”曹启佑指出,“新东风”的概念决不是原来的“老东风”,用其总裁中村克已的话来说,他们是要致全力在中国创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系统的汽车公司,与世界各汽车巨头做一较量。所以,“新东风”在产品的设计、工艺、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就以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来说,“新东风”实行的将是“面向全球”的采购体系和标准。谁的质量最过硬、价格最便宜、运输最方便、服务最到位,就采购谁的。这对中国、特别是湖北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来说,的确是一道“高门槛”,是一场优胜劣汰的严峻挑战。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的发展态势,给湖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独特的“复兴”管理经验

  “新东风”董事长苗圩谈到日产给东风带来的“实惠”和影响时,特别强调了独特的“复兴”管理经验。

  据苗圩介绍,日产公司在1992年曾陷入了困境,被雷诺收购30%的股份。有“成本杀手”之称的戈恩新任总裁后,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等手段,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复兴,2001至2002年就实现赢利36亿美元。今年,日产又提出了“180”计划,即到2004财年增产100万辆,利润率达到8%的业界最好水平,基本零负债。在增产的100万辆目标中,东风日产合资公司仅日产品牌的轿车就达8万辆,与东风全面合资已成为日产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圩说,东风公司与日产实行全面长期合作,不但是看中了其轿车生产上具有强大的技术储备,而且将全面引进其独特的多职能管理经验、丰富的产品种类、广泛的技术能力以及其全球品牌的优势。特别是其多职能管理的“复兴”经验,对医治东风这样一个老国有企业“吃大锅饭”、“不计成本”之类通病和顽症来说,是“如鱼得水”,“对症下药”。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