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万钢:搞汽车没有个人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9日 14:11  中国汽车报

  一向喜欢谈电动汽车的万钢,这次谈的是汽车教育问题。因为这次接受采访,他是属于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

  万钢认为,无论国企、民企还是合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他举例说,上次到一家跨国公司,他们就在考虑是否将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来。因为当初他们在中国只有不到10万辆的产量,形成不了规模,不可能搞开发。现在,产量已经达到50万辆,并且打算在5年之内达到100万辆,就要考虑开发了。因为100万辆必须有许多车型来支撑,而这些车型如不在产地开发,问题就很大。

  要提高汽车类人才的技术开发水平,就必须改革汽车专业的教育方式。万钢说,汽车专业教育是工科教育,我们国家对工科教育一直比较强调理论水平的培养,但他认为,方法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同济大学现在搞了一个汽车学院学生创新基地,将有限的科研资金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平时的业余爱好,来决定做什么事情,以培养动手能力。他还建议学生学习之余要出去打工。通过打工,看看班组长是怎么做的,车间主任是怎么处理问题的,项目经理又是怎样与人打交道的,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

  万钢认为,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当前的教育评估体系应该改变。比如,应该注重实验课老师的培养,应该吸引企业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企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肯定不会太高,没发表过什么论文,(技术在企业都是机密,不允许技术人员发表什么论文)但企业技术人员的长处是实践经验丰富,他们都做过一些大的项目,而现在的教师评估系统不利于企业高级人才到高校来讲课。

  万钢说,对企业而言,也应该注意和高校进行合作,不是希望他们提供什么硬件,主要是希望他们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一些机会。国外汽车公司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德国奥迪公司就有5所有固定联系的大学。可是我们连安排学生实习都很难。有一个企业甚至问他,让学生来实习会给他们多少钱。其实实习对双方都有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增加能力,锻炼自己。企业可以借机发现人才,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提前定向培养。学生实习,不仅可以搞技术,也可以做市场调查,分析一下企业和竞争对手比有什么优势,看企业生产能力能不能再提高,产品结构能不能改变,对双方都有好处。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万钢强调说,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交际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解释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团队精神。搞汽车没有个人英雄,只有融入团队,才能求得发展。我们现在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过去做毕业论文,查一查、算一算就行了。今年我们准备改革。譬如,让学生开发一个燃气助动车,可以将10个学生组成一个组,做一个项目、一个课题。然后围绕课题再细分,一人负责一个方面。10个人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团队合作,因为每个人要写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通过这种分工,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明白一辆车的开发有哪些程序,需要什么东西。(本报记者桂俊松)

(编辑:郭海霞)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