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豪门出拳迅猛 日本汽车后发制人 韩国现代简练实用
入世元年,是中国汽车业大规模合资重组的一年。面对世界上最后、最大的一块市场,跨国汽车工业巨头频频出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重组高潮。
人们说,商场即是战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非得有点儿“看家本领”不可。在中国,欧美汽车豪门凭借雄厚的实力,打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西洋拳”;日本汽车不甘落后,采取“柔道”战术后发制人;韩国现代更是低调出击,使出简练实用的“跆拳道”,要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
也有人说,商场也是江湖。在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战鼓已经擂响,谁能笑到最后,结果殊难预料。
欧美巨头
“西洋拳”要续写辉煌
中国汽车沐浴欧风美雨已多年,欧美汽车也牢牢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入世第一年,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欧美汽车巨头率先发力,合资重组四面出击,全面开花,意在捍卫昔日的荣光。
先说大众。在中国,大众“出拳”一向又快又稳。通过与一汽、上汽的合作,大众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阵营,市场份额也是一枝独秀。今年大众又是抢先一步。4月12日,大众与上汽集团提前续签了上海大众的合资合同,将期限延长了20年,注册资本也由原来的46亿元增至63亿元,增加了37%。
随后,大众陷入了短暂的沉寂,这也被外界视为大众在中国市场“落后”的原由。然而到了年底,大众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12月5日,大众公布了未来5年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及投资计划:从2003年到2007年,大众每年将追加投资6亿欧元,用于新产品的投放、提高产能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大众全线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和进口车这两种方式,2007年将在中国销售汽车100万辆。大众汽车亚太区董事长比希霍夫雄心勃勃:未来5年,大众仍是中国市场的第一。
再说通用。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老大,通用在中国的摊子铺得很大。当年的上海通用,首期投入就高达15亿美元。今年6月,通用以购买不上市股权的方式,携手上汽控股柳州五菱,涉足微车领域,首创“中中外”合作模式。10月13日,通用又拉上汽入股韩国通用—大宇,由上汽出资5970万美元,占有10%的股份,开创了中国汽车参股海外汽车企业的先河。通用此举可谓“一石三鸟”:稀释股权通用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也进一步拉近了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关系,同时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复活通用—大宇。
对标致PSA而言,“前度刘郎今又来”,无疑是想重拾昨日的风光。10月25日,标致PSA与东风集团正式签署协议,双方进一步提升了合作层次,导入一个全新的共用生产平台,共同增资20亿,意在再造神龙。事实证明,当年的撤资风波,标致是“力量用错了地方”。而有了前车之鉴,相信“一法郎收购广州标致”的尴尬故事今后不会重演。
日本汽车
“柔道”意在后发制人
在中国,今年日本汽车犹如潜龙出海,锋芒毕露。尽管一再地被人斥为“保守”、“封闭”,然而瞅准时机,厚积薄发,日本汽车仍一以贯之地执行着后发制人的策略。
丰田无疑是今年中国汽车重组风暴中的最大受益者。6月份震动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天一重组”,实际上是为两个月后“丰一合作”作了绝妙的铺垫。
搭上一汽的快车,丰田顿时抛弃了“所有的烦恼”,产品也得以全线进入中国。在四川,丰田将生产霸道越野车和柯斯达;在天津,一汽、天汽、丰田三方将投入巨资建立一座年产15万辆、排量为2.5—3.0升中高档轿车的生产基地、建立一座年产15万辆至20万辆微型、多功能车的生产基地,确保天津丰田NBC1至NBC5轿车达到年产15万辆。丰田也希望据此实现占有中国市场10%的战略目标。面对转过身来的丰田,谁敢小瞧?
日产的动作也不小。50%股比、171亿元的资产总额,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9月19日东风与日产的全面合资,开创了中国汽车合资的新模式。新成立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我国汽车行业新的“巨无霸”,将生产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对日产而言,此举无疑获得了全面进军中国的最佳通道,同时,通过大力开拓中国市场,也有助于其全面复活,早日实现超越“180计划”的目标。
在中国,本田一直是“埋头做事,低头赚钱”的典型。当初拿出数十亿元人民币争得广州项目,靠着小规模、滚动发展,如今已是赚得“金银满箱”。今年11月,由本田控股65%的广州轿车出口基地又不事张扬地开工了,这也触到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底线。看来,本田不仅要赚中国市场的钱,也想赚中国制造的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随着中国入世保护期的结束,本田此举也颇有“后中先”的意味。
韩流来袭
“跆拳道”要闯中国关
步入寒冬,中国汽车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韩流的袭击。10月18日,北汽控股与韩国现代正式签约,成立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从接触到最终敲定只用了短短的一年零一天。12月2日,东风悦达起亚“千里马”强势出击家轿市场,最低售价仅为8万元。
在今年的合资重组中,韩国现代已经快速完成了战略布局。北京现代将以索纳塔为主,出击中高端市场;东风悦达起亚则是以“千里马”、“普莱特”为主,全力攻打经济型家轿市场。
从世界范围看,韩国汽车并算不上强大,但凭借着“价廉物美”的优势,其产品却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点颇似韩国的“跆拳道”,不花哨,但简练实用,威力强大。
在中国,低价入市也是韩国汽车的“杀手锏”。刚下线的“千里马”率先拉低了经济型家轿的价位,新上市的北京现代索纳塔最低售价也仅为17.9万元,比同级别的雅阁、帕萨特都要便宜许多。然而,个头虽小,胃口却不小。北京现代放言,到2005年将形成20万辆轿车、20万台发动机和1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东风悦达起亚也期望在2—3年内实现年产15万辆轿车的生产规模。这对于在中国平地起家的韩国汽车来说,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有欧美、日本诸强横亘于前,韩国汽车要想虎口夺食,顺利闯关,还需加倍努力。
( 本报记者 李会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