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晨资产全捐献--付出沉重代价的仰融在争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1月19日 14:1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出走美国后遭批捕,付出沉重代价希望争夺的华晨资产全捐给慈善机构

  ●记者李俊蔡锋发自上海

  仰融与华晨之间的产权之争,实际上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十字路口。改革之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留下了许多历史问题,当资产膨胀之后,产权归属的矛盾就凸现出来,究竟应该以什么准则来规范处理?

  11月13日,在华东政法学院举办的“企业转制产权界定法律适用研讨会”上,仰融的全权代理律师、深圳正大律师事务所吴克祥律师公开宣布,仰融早在8月份已经授权其捐赠华晨系资产,这与此前媒体所认为的华晨资产收归国有大为不同。

  吴克祥公布的仰融在美国立下的捐赠资产委托书主要内容为:“委托受托人将法律确认我应得的华晨系资产,在扣除律师费、应付税款和其他一切相关的费用开支后,全部捐赠给委托人书面指定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或慈善机构”,委托书签署日期为今年8月8日。

  仰融在出走美国后遭批捕,付出沉重代价所争的华晨资产其实一分钱也没留给自己,那么仰融究竟在争什么呢?

  十年前的后遗症

  十年前由仰融创建的华晨集团,以汽车制造为主业,仰融以香港注册的华晨公司与沈阳金杯汽车合资,成立了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98万美元,金杯占60%的股份,华晨投入1200万美元,占40%的股份。

  为使企业得以在美国上市,仰融接受律师建议,“不以个人资产、更不能以国有资产控股上市”,而改以华晨、人民银行教育司等四家单位共同设立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并在百慕大成立“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仰融将华晨在沈阳金杯客车四成股权划入基金会,并通过同金杯股份换股的方式,使CBA成为金客公司51%股权持有人。完成了上市前所有重组工作后,基金会授权仰融处理“所有事宜”,但是双方在当时都没有签署法律文件。

  这一当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举措,虽然成功地“过了河”,CBA于1992年在纽约成功上市,但却在“教育基金会”上留下了产权不明的后遗症。华晨壮大后,仰融开始发觉应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90年代中后期,一些国际级的汽车制造商慕名前来合作,仰融曾考虑如何处理产权问题。并于去年5月提出了由管理层集资,以28亿人民币的价格购回资产的想法,辽宁省政府有关领导当时没表示反对。

  2002年3月,财政部致函辽宁省政府,将香港华晨中国汽车、圆通科技、珠海华晨控股及其派生的所有公司的国有股股权一并划转辽宁省政府,紧接着,辽宁省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接受华晨资产工作组。

  十年后的资产之争

  10月14日,由仰融担任董事长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案,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立案受理,并于10月16日组成合议庭。备受关注的华晨集团产权纠纷一案,正式进入法律诉讼程序。

  10月23日,同样由仰融担任董事长的沪市上市公司申华控股(60065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0月21日接到辽宁省公安厅通知,公司董事长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于10月18日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香港上市公司华晨中国(1114.HK)也发公告称,公司董事10月22日于上海申华董事

  会议上获得口头通知。11月11日开始,华晨中国连续遭遇停牌,香港联交所也要求华晨作出解释。

  此前,辽宁省有关领导曾在北京表示,仰融目前正通过法律程序要回属于其个人的资产,这是他个人的权利,辽宁省一直致力于发展汽车工业,并多次与仰融协商,政府还提出过给他一定的年薪,但由于仰融要价太高而且过于迫切,才发生了后来一连串的事情。

  据仰融的代理律师李运柯介绍,在此后工作组清理华晨资产工作中,对于要不要先明确企业的性质、涉及到上市公司的该不该向公众公告以及如何明确企业产权结构等问题,仰融与工作组始终不能协调,工作组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是要将整个华晨资产全部收归国有。

  李运柯告诉记者,仰融一直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年华晨到美国上市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操作的,的确留下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十年来,国家没有给华晨投过一分钱。而目前华晨已经由1200万美元发展成现在达30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旗下6家上市公司及其他非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加起来近300亿元人民币。

  “仰融从来没有认为这些财产都是他个人的,仰融一再强调,他只是想圆一个中国汽车梦。”李运柯说。

  产权界定引法律探讨

  在11月13日的研讨会上,华晨案例成为了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律师的讨论核心,大家围绕华晨资产纠纷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国家当初对华晨到底有没有原始投入,应如何界定?华晨的资产中究竟产权归属如何?

  部分与会专家认为,仰融与华晨之间的产权之争,实际上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十字路口。当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留下了许多历史问题,当资产膨胀之后,产权归属的矛盾就凸现出来,究竟应该以什么准则来规范处理?改革之初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是继续养鸡生蛋,还是杀鸡取卵?深化改革,如何给民企发展以更宽松的环境?

  《国际金融报》(2002年11月15日第七版)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