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砸奔驰事件”在国内外凡响不小。不久前,一家国际著名的公关公司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危机公关案例,危机公关中的几大忌讳,奔驰几乎都犯了。
而在3月25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麦基乐对他的失败公关作出检讨:“与客户沟通缺乏技巧”。
公关界人士对奔驰公关败笔有诸多评论,如反映迟缓、态度傲慢、渠道错误和国情不通等,但认为最不能容忍的失误是:对用户无端指责和威胁,使公司很快在公众中形成难以磨灭的傲慢自负的形象。
在“砸奔事件”中,奔驰公司的所有声明都有对消费者的指责,并给予它令人难以接受甚至反感的定性。第一辆奔驰被砸后,奔驰公司的声明是:“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非理性的而且无意义的举动”、“不必要且侵害我公司的权益的行为”。几顶大帽子盖下,又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措施,连旁观者都看不下去。
在第二辆奔驰被砸后,奔驰的指责几乎升级为外交恐吓:“希望王先生的行为不会给正在进行国际化的中国造成不良影响。”此时,奔驰给人的联想只有店大欺客和蛮横自负,结果使自己为解决这一事件做的很多努力都付诸东流。
其实,公关业人士在讥笑奔驰的处理不当时,也对这种结果丝毫不感到意外,甚至认为“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因为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世界顶级品牌的汽车公司,在中国居然没有聘用一家专业的公关公司,当然就更没有“危机处理小组”和“危机对策中心”之类的机构。
由于没有专业公关代理,没有与媒体的长期联系,以至出现这种尴尬景象:大笔的公关费投下去,危难之际竟无一家媒体援手,这当然是由于记者的良心和正义或民族情绪或舆论压力,以至不愿或不便出手,但如真有心帮忙也会干着急———因为奔驰的应对措施乏善可陈。
奔驰公关的错位一目了然。首先是制度的刻板导致反应的迟缓,德国公司大多如此,稍大点儿的事要报总部层层审批,新闻稿和采访稿都要字斟句酌。
另外,奔驰公司显然是技术替代公关、律师替代公关,这是奔驰公关败笔最根本原因。在奔驰的每次表态中,技术和律师都是主角,技术专家讲一通谁也听不懂的名词,律师再来一通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术语,这些话可能都没有错,但别人听了却不是滋味,无它,因为没有经过公关过滤和包装。奔驰可能没有意识到,让那些严谨而较真的律师的取代公关真是一种灾难,因为他们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真可以到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地步。
这是公关的ABC。(孙涛 明月)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