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出门前就可以知道路堵不堵。上海最近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下月起,本市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大桥隧道和部分地面道路都将陆续装上智能交通的“千里眼”、“顺风耳”,它们采集的路况信息会实时在道路可变信息板、电视及英特网上发布,届时,市民“盲目驾驶”的烦恼将大大降低,交通的运行畅通率将大为提升,上海城市交通的血脉将得到有效的“扩张”。
昨天,记者对本市正在建设中的智能交通系统试点工程一探究竟。
交警的“指挥棒”
智能交通基本本领:集采、编、播于一身。
采编———由市政工程管理处、公路管理处、市交巡警总队、交通局客管处4家分工。
昨天记者到位于延安西路343号的市政工程管理处,但见一个60平方米的大屋子内,排列着24个电视小屏幕和4个大屏幕,它们可随时切换,使“申”字形高架车流状况尽收眼底。总工程师冯健理介绍,在延安高架路和内环高架路两侧的高层建筑上,安装了40多个摄像探头,日夜俯瞰着两条高架,每个摄像探头的“视力”可达2公里,采集的信息实时回输市政工程管理处。计算机根据车流速度:时速大于40公里、20至40公里之间、小于20公里,分别作出“畅通”、“拥挤”、“堵塞”的分析判断。
地面道路的“千里眼”将更加敏捷,不仅要安装摄像探头,还要配备雷达、微波等技术设施,以应付风雨雷雪坏天气。
交通局则大力“武装”流动“记者”:将在43、49、50路公交车辆上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并在800辆足迹遍申城的巴士出租车上配备比GPS更高级的信息采集设备,通过了解车辆的定位,分析道路的车流量、车速,判断道路交通是否拥堵。
据悉,上述4家单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陆续建设了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并各自建立了局域网,分析、处理信息。
播———全市将成立一个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实时整合集成4家单位采编的信息,经人脑把关,最后向电视、英特网、道路可变信息牌、车辆自主导航系统等发布。届时,居民在家中、办公室、宾馆等,收看电视、上网查询,就可知交通路况。五角场、人民广场等人流车流集散地,还将设立交通信息亭,向随时访问查询的路人建议最佳出行路线。
特殊本领:应急。
举例一:道路拥挤时,计算机会自动控制闭路电视重点予以关注,并定格记录两车相撞前1分钟的车速、间距等,如同飞机上的黑匣子,有案可稽。
举例二:两车相撞后,闭路电视探头会盯住事故现场,计算机会根据事故轻重,调出科技人员预先设置的处理方案提供给管理人员:轻,请交巡警处理;重,有人员伤亡,先拨打120叫救护车,再请交巡警、调拖车拉走肇事车辆等。
什么是智能交通
负责此项课题研究的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孙立军介绍:智能交通的最高境界包括六大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交信息系统、商业车辆管理系统、泊车系统、车辆控制系统。
其中,泊车系统会自动检测车位占有率,进行空位发布,免得司机满世界瞎兜。车辆控制系统安装在汽车内部,当两车可能相撞时,系统会提醒司机:减速!
研发中的上海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交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管理,高架路网通行能力将提高20%以上,突发事件反映时间达到2分钟以内,救援出动时间小于5分钟,地面路网通行能力提高15至20%。
上海智能交通建设
2002年6-7月:
在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大桥隧道安装可变信息板;2002年9月:
完成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和大桥隧道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示范工程,实现从广播、电视、可变信息板等媒体上获取实时交通信息;2002年12月:
实施地面车行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系统工程示范项目;2003年12月:
全部课题研究完成,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成套ITS(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包括软件、硬件产品和信息标准。
国外智能交通一瞥
日本在广场、交通枢纽等处的可变交通情报板、交通信息亭、交通信息终端、专用电视频道和电话24小时交通信息服务等,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欧洲采用地图信息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来集成管理不同来源的交通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信息发布除了专用电视频道、交通广播台和可变信息板等方法外,还普遍建立了交通信息的INTERNET网站,供人们随时访问。
美国1989年开始“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和“商用车辆运营管理系统”研究。1994年增加了“先进的公交系统”和“先进的郊区运输系统”2个研究领域。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