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西南一家“零企业”复活的报道,想到了一个问题:全球采购,是不是等于CKD散件组装,或者干脆就是“套牌”装车?
据介绍,这家已经连续3年产量为零的汽车厂,经过一系列“资产重组”后,最近又开始恢复生产了。重新开业时,有省市两级政府“一定级别”的官员前来恭贺,表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产品是由韩国直接拿来的一种越野车,不用说主要总承自己不能生产,就是 单纯装配的四大工艺,也缺少了最重要的两样:冲压和涂装。记者问他们对“自主开发”的看法,今后生产是不是主要依靠进口散件组装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回答得相当坦率:“现在已经入世了,也不提倡国产化率的问题,全球采购是一种潮流。”在他看来,所谓“全球采购”,就是CKD散件组装。
应当说,这家企业的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也是当前又兴起了一轮轿车热的原因,一些还想进入轿车制造领域的地方和企业,认为入世以后,国家没有了国产化率的硬性要求,CKD散件就可以随便进口,只要再加以简单组装,就叫“汽车制造”,就可以赚钱赢利了。
将“全球采购”等同于CKD散件组装,实在是对“全球采购”最荒谬的曲解。所谓CKD散件组装,就是将一个原本完整的车子,不加改变地拆解成若干部分,包装运输到异地,再重新原样装配起来出售。这是跨国公司为了绕开进口关税壁垒惯用的计谋,也是后进国家起步学习的方式之一,但是这绝不是原本意义的汽车制造业。
“全球采购”,则是对属于自己所有的车型,按照设计要求,在全世界范围选择采购,挑选品质最优,价格最低,服务最好的零部件,进行制造生产,是相对于区域或系统内采购限制的一种概念。两个概念风马牛不相及,怎能混为一谈?
如果说在前些年,轿车在中国处于卖方市场,装上四个轮子就有人要,特别是在整车比散件进口关税高出许多的情况下,CKD组装方式确实能赚钱的话,现在主要跨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打得难解难分,那种“倒手转卖”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且不说进口散件的外汇从何而来,也不说组装质量能不能达到标准,销售服务会不会跟上,单说这种生产方式,就不可能具备经济规模,成本也降不下来,在市场上肯定不会具有竞争力。而且CKD组装与整车直接进口相比,本身就要多出包装和再装配两个环节的成本费用,它之所以能够赚钱,完全是关税差造成的“政策效益”。入世后整车关税大幅度降低,还想依靠简单CKD组装赚钱,可以说是一种痴心妄想。而且任何一家负责任的大公司,想在中国长期发展,也不会采取这种合作方式。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承诺取消对整车生产的国产化率要求,既是扩大开放,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轿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想想看,我们引进桑塔纳时,国产化整整搞了10年,而后来的上海别克、广州雅阁,都是投产当年,国产化率就达到了40%,而帕萨特更是当年就达到60%。据国家经贸委的调查统计,我国大约有20%的零部件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的产品竞争力与国外接近。德国大众在中国选择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已高达400多家,美国通用汽车更把一些为上海通用配套的零部件厂,纳入了他们的“全球采购”系统。入世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并不会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全军覆没”。
“全球采购”对零部件行业既是压力,又是机遇,这绝不是什么“套话”,因为跨国公司一定会选择在最靠近市场的地方生产整车,也一定会选择在最靠近整车生产的地方采购零部件,这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对他们本身利益的考虑。而且随着入世,零部件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渠道畅通了,快捷了,它们自己所需的原材料、配件成本也降低了,竞争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CKD散件组装和“套牌”车,无论对民族,还是对消费者,对企业,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作者:程远)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