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0多家汽车改装企业汇聚申城,“歃血为盟”,显示了入世后的一种新气象--
解放日报报道:面对入世的中国汽车界,渴望整合重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然而,行动敏捷如风、走在前头的不是轿车业或客车业,而竟是一向藉藉无名的汽车改装业。日前全国40多家汽车改装厂的“首脑”们汇聚申城举行上海峰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国汽车改装行业战略联盟;他们声言,结盟后将对行业进行资源重组、优势互补,提升全行业整体水平,以 迎接入世挑战。
汽车改装行业属于汽车业的“第三世界”,一向不被人注目,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且逐步融入经济国际化潮流,国内物流产业方兴未艾,在十五期间乃至未来二三十年间将成为重点发展产业。物流产业要满足物流供应链中运输、仓储、装卸等功能实现的需求,而汽车公路运输在海、陆、空运输中的比重占据了60%以上;同时国家交通部今年又专门发文,要求“加快货运车辆厢式化过程,力争用5—8年时间逐步淘汰现有普通敞篷货车,实现货物无裸露运输”。由此可看出,汽车改装业作为物流装备产业的一分子,必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
权威部门对此也作出了量化预测,认为十五期间我国货运汽车需求继续高速增长,至2005年保有量将达到865万至885万辆,年平均需求增长为95万至100万辆,其中厢式汽车每年约需40万辆。而反观我国厢式货车生产现状,2001年全部产量加起来不过7、8万辆,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可见汽车改装业拥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我国汽车改装业能否担当起这一重任,仍将是个问号。80年代的中国,随着商品流通和汽车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一些生产简陋各异的改装车产品企业在手工敲敲打打中诞生了。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从事作坊式生产,企业数量多而实力弱。据统计,我国现有汽车改装企业500多家,列入国家厢式货车“目录”的约200家,而在这200家企业中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台的不满10家,且最高生产能力也只有2000台左右。由于无法形成经济规模和采用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为谋求生存,便只好靠粗制滥造和在市场上无序竞争、相互压价过日子。如果说,它们过去还能勉强混一口饭吃,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逐渐涌向这一行业,带来强烈冲击,日子必将越来越难过。出路只有一条:对行业整合重组,把企业做大做强。
于是,改装车行业“歃血为盟”的上海峰会,便应运而生。
据这次上海峰会透露,目前在国内改装车行业,只有东北著名民营企业———长春国富车厢公司拥有组合式封闭车厢产品机械化生产线,年产能力已达1万套以上。因此,这次行业整合将以国富公司为龙头,通过整合在全国建立6至8家上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及30家分销组装企业,从而形成统一品牌的封闭车厢加工、售后服务网络,使联盟体2002年达到3万台、2005年达到10万台封闭车厢产销能力。同时,国富公司将挥戈上海,与中日合资上海浦藤厢车公司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浦东建立中国最大的厢车改装基地。中国汽车改装业行将彻底改写历史。(文/沧白)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