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北京轿车销售总量中,私人购买超过了公车消费。据说,市区家庭中每十户中就有两户有车。这是50多年来,汽车消费结构向良性循环发展的一个了不起的转折。这其中的道理如同住房商品化,私人购车成为主流,不但使中国百姓在新世纪终于享受到轿车文明,更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那种在单一公车时代,国家左口袋掏钱造车,右口袋掏钱买车,车造的越多,包袱越重的状况终于得以改变。
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国情是,轿车进入家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一个时期内总是只有少数的家庭可以买得起轿车,今后五六年,是轿车进入家庭的“导入期”,如同彩电当年凭票购买的时代;而不是能大打价格战“普及期”。虽然入世了,也不要指望轿车价格会和美国一样便宜。
形象地说,家庭轿车在眼下只能是“踮起脚才能摘到的时鲜果子”。
说“踮起脚”,是指悬在半空,勾着不那么容易。车价慢慢降下来,老百姓的收入渐渐长上去。接近临界点了,还得父母兄弟支援点儿,银行搞个按揭。轿车总归是家庭的最昂贵的消费品;“时鲜果子”是说车的技术、环保、安全水平要与国际同步。买辆车得开着、看着都可心、体面,北京老话叫“掐尖儿”。要是开辆车三天两头让故障车拖着回家,丢不起那个人。
踮起脚摘果子,使轿车进入家庭的“导入期”成为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轿车不是彩电、冰箱,买回家都是关着门用,它还必然受到使用空间和使用成本的制约。
使用空间不言自明。轿车是满世界跑的。在中国,城市道路、停车场都是“稀缺资源”。50年的城市规划中从没有私人轿车的预案;设计职工宿舍也只有自行车库,而不会有地下停车场。即使立马为家庭轿车修路架桥建停车场也要花大钱,而且有待时日。可以预见,在若干年里,轿车猛增,超过道路设施建设速度,大街小巷车满为患,恐怕是个躲不过去的过程。
使用成本指车船使用税、汽油费、保险费、养路费、停车占地费、维修费和各种名目的收费和罚款。一辆轿车在报废前的总花费起码相当车价的两三倍;另一种简单的估算,一年下来,这些费用相当平时出门就“打的”的花费,车价就算你花钱买了个时尚,而且不算你亲自开车的辛苦。特别应该说明,这些花费目前呈稳健上调趋势,比如2000年汽油价格一年内就提价6次,而且绝没有打“价格战”的美好前景。
如何勾画中国家庭轿车的轮廓?我以为,中国的家庭轿车绝不能搞“瓜菜代”,搞摩托车上扣壳子,更不能用假冒伪劣零部件攒一辆“表面光”糊弄老百姓。家庭轿车虽不如“大奔”、凯迪拉克金贵,却是老百姓省吃俭用攒钱买的头号“大件”;尤其一家老小坐进去,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家性命,生产厂家一定要把安全性放在最最优先的地位;轿车进入家庭的另一个前提就是质量的彻底过关,老百姓不是专职司机,确保10万公里内无须大修,听起来来近乎苛刻,但却如同彩电、冰箱进入家庭后,可以放心用上三年五载无须用户自行维修一样合理。严格地说,家庭轿车的质量系数应该高于彩电才是。老百姓的钱来得不易,一万辆车里有一辆出了严重质量问题,就足以让一个企业垮台。
家庭轿车决不等同廉价车,一味追求廉价,会断送中国家庭轿车的前程。中国人今天用电脑、手机、DVD不敢说与世界水平同步,起码不能是淘汰了两三代的产品。而造一辆质量上乘,安全、环保、节能不折不扣都达标的家庭轿车,今天全世界怕很少有厂家能做到七八千美元以下的。尽管在市场调查时,许多对现代轿车成本并不了解的人,一味要求降低价格,但是真正到了他买车的时候,他会把性能和质量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即使今天中国的轿车市场,价格最低的车,并不是销量最大的。更不用说到了三五年后,真正拿出钱买家庭轿车的中国人口味一定又有提高。(完)(李安定)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