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式入世后的第一天,迈过这一门槛意味着,以前的种种猜测、假设和判断,所有的忧虑、担心和企盼,以及各种观点和争论,今天都画上了句号。我们所要面对的只有必须正视的现实。汽车工业是公认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人们对汽车工业是普遍的担忧,既担心汽车工业的今天,也担心汽车工业的明天,有人不是已在警告中国汽车工业“拉美化”的危险吗?
现实的确是严峻的,据媒体透露,入世后的第一年,即从2002年1月1日起,排量3升以下的轿车由目前的税率70%降到43.8%;3升以上轿车由目前的80%降到50.7%。分别下降26.2和29.3个百分点。想一想今年关税下调立即使进口量倍增的事实,不能不承认冲击是多么巨大。这仅仅是第一轮冲击波,也只是冲击的一部分,尚未包括汽车服务业开放和外资政策、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变化带来的冲击。
中国汽车工业真的没有希望吗?我看未必。WTO带来的影响,不仅有痛苦的冲击,恐怕更多的是积极的催化因子。我们在静态地分析入世的“利和弊”、“机遇和挑战”时,还要动态地分析“利”中的“弊”和“弊”中的“利”,要看到“挑战”中的“机遇”和“机遇”中的“挑战”。用这样的思维方法,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视点对待入世,也许可以看到汽车工业前所未曾有过的曙光。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长足进步。即使与其他产业相比,汽车工业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毫无愧色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汽车工业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今天面临的形势会更加困难和尴尬,讨论的问题会更加复杂和艰巨。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关注和喜爱。同样,它的种种毛病和不争气也受到众多的批评。近两年舆论界讥讽中国汽车产业的话举不胜举,典型的有:“汽车工业是中国政府支持最多,保护最多,也是最失败的产业”,是“45岁的幼稚产业”等等。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口中笔下,评价同样的不堪:“散、乱、差”,“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等等的批评不胜枚举。这样的爱恨交加,恐怕只有中国男子足球队才享有过。这些批评不能说完全失实,也不能说没有抓住要害。但公正地讲,汽车工业的缺点和弱点并不是汽车工业独有的,不少是中国工业共有的问题。在入世的今天,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产生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改变的途径和条件是什么?加入WTO对这些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回溯中国汽车产业走过的历史,我们困惑的不是“应该”怎样怎样,例如“应该”培育大集团、提高集中度、培育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技术水平等等。我们关注的是,国家的许多政策和措施效果不佳,个别的甚至完全失效。无论是“支柱产业”的崇高地位,产业政策的优惠拐棍,还是高关税、高准入门槛制造的封闭温床,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目标都有相当的差距。给人的感觉仿佛是:按建设独立民族汽车工业的设想奋斗了十几年,“支柱产业”的目标反而变得模糊了;沿着优惠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结果是与世界汽车产业的差距拉大了;十几年前公认的汽车产业的弱点,今天似乎依然如故;十几年前的争论,今天不仅争论依旧,分歧似乎更大了。难怪有人说:中国汽车产业落入了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的双失效陷阱。十几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变,曾经深刻影响中国的韩国汽车工业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拉美化”的巴西、西班牙、加拿大汽车工业却开始受人注目。原因在哪里?是纯粹的偶然,还是有更深刻的规律性因素?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至少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缺乏必需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密不可分。我们的市场不是规范公平的市场;我们的企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公车消费的大比例存在,我们的消费者相当部分也不是真正理性的消费群体;由于各级政府同时存在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我们的政府管理是没有到位的管理。这样的环境,难以整合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难以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缺少了适宜的基础环境和基础制度,面对迅速变革的现实,所拟定的思路和规划,战略和政策就失去了必需的条件和前提。
而WTO所带来的恰恰是改变现状的催化因子:
(1)入世将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加速地从潜在走向现实。进口汽车的增长和由此引起的竞争加剧,会促使汽车产品更加丰富多样,性价比更高,消费环境和条件更快地完善。显然,这对于发挥中国汽车工业剩余的产能,降低成本是有利的。
(2)中国汽车产业将会面对一个竞争更加剧烈,但更加规范、更加公平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不仅有利于吸收外资和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融入国际汽车产业主流将获得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汽车产业更有效地利用国内资本。
(3)打破传统产业间的壁垒,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重组。中国汽车产业将突破制造业的限制,纵向地向销售、物流、维修、租赁等延伸,横向地向高技术产业、通讯、金融、保险等扩展,发展成为包括完整价值链的现代汽车产业。
(4)有利于冲破地方壁垒,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整合,更快地形成跨地区的汽车大集团。中国汽车产业将真正成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产业。
(5)随着政府管理职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化,企业将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过去那种由政府控制“油门”和“刹车”,直接操纵“方向盘”的直接干预现象将会根本改观。
这些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和后果说明,WTO将可能给中国汽车产业搭建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为汽车产业提供一个多年梦寐以求,而始终没有争取到的基本条件和环境。由此,我们说,WTO的冲击将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全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会。尽管这些变化不一定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正因为此,这些结果的出现才带有强烈的必然性和可预见性。中国汽车产业只要尽快调整心态,调整战略,调整力量,舍弃对政府“父爱”的企盼,积极参与竞争,扎实准备,就能争取到有利的战略态势。而经历这样一次“凤凰的涅”,将催化一个有活力的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生。(鲁志强)
(这是作者12月12日在北京晚报总裁日暨汽车发展论坛上的讲演,标题系编者所加)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