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轿车企业进入三大集团有点难?
早有传言,政府主管部门有意让生产准轿车的企业加入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只要加入三大集团,准轿车生产企业就可以上公告、准许生产轿车,否则,就不发给“准生证”,让你无法生存。安徽奇瑞就是一个示范,它在加入上汽集团后,不仅获得了生产权,而且其获得的是7字头轿车的生产权,而去掉轿车前的“准”字,是许多准轿车生产企业
梦寐以求的事。奇瑞的示范作用确实有效,许多企业都试探着往这条路上走,但却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
目前,面临加入三大集团问题的准轿车生产企业有三种境遇。一种是自己想加入,某一大集团也想要的;一种是自己根本就不想加入的;一种是自己非常想加入,而大集团却看不上眼的。
生产英格尔的江苏南亚汽车公司的娘家-南汽早就在与上汽谈“合作”,而且一度传出“合作”即将成功的消息。然而现在其领导者却不愿谈这个事情的进展情况,只是重复一句话:加入大集团是必然趋势,英格尔还是希望通过重组加入大集团。据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南汽与上汽对双方的合作都是积极的,而不积极的一方却是“上头”。南汽的上级是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南汽是国家直属企业,每年4个亿税款直接缴纳给财政部,缴的是国税。而上汽是上海市所属企业,缴纳的税款是地税。把南汽的国税变成地方的地税,国家有难处,所以尽管“合作”双方积极性很高,但“合作”能否成功还得等待。
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轿车而在中华大地掀起一股民族自豪感的华晨集团对加入三大企业集团,可没有英格尔那样的积极性。虽然其主要领导人都回避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虽然华晨集团从不愿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但记者仍然感受到了其特立独行的企业发展思路,那就是金杯自己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大集团的路。记者收集到的信息是:中华轿车的生产线还在调试之中,正在准备试生产,原定今年出车的计划可能要推迟;对把“一汽金杯”变成“华晨金杯”不后悔,不往回想;对“中华”轿车最终走上目录充满信心。
现在最怕记者采访报道的企业家可能就是吉利集团的老总李书褔了。在接到记者的电话后,他只说了两句话,就把电话挂断了。一句话是:我现在什么都不能说。另一句话是:对不起。不过,记者从熟悉李书褔的人那里了解到,李书褔现在对政府的态度特真诚:“政府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为了解决上目录问题,李书褔特想加入某一个大集团,只可惜,不知是因为吉利太小、太不正规,还是因为李书褔的个性不为大企业家们所欣赏、吉利的道路不为大企业所认同,吉利投靠三大集团的路走得很艰难。
今年4月22日,在本报与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1中国汽车高峰会上,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上海通用公司总经理陈虹时,李书褔当众表示,很早就希望见到陈虹了,只是没有机会。他的兴奋与陈虹的矜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今年8月,又传出了吉利为获得“准生证”要投靠富康的消息,虽然吉利很快否定了这一传闻,但吉利为获得生存权而急欲有所收获的心态却是人人都看得清楚的。李书褔现在所能做的一是尽力把老产品搞好,二是耐心等待。据说9月份吉利汽车的销售量比8月增长了10%,销出了2000多辆车,而且质量有所提高。
一个共同的信息是,无论是英格尔、中华、吉利还是其他生产准轿车的企业,目前都没有闲着。英格尔虽然推迟了下线时间,但已在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竖起了四五块巨大的路边广告牌,而且“已经做好了,现在暂时拿布盖着,一旦公告下来就揭开。”中华虽然放弃了今年下线出车的打算,但仍在积极准备“试生产”。吉利开发的新车和跑车也在时刻“准备着”。
无论是像南汽这样靠国家支持发展起来的的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像华晨这样用国内外股民的钱发展起来的公司,或者像吉利这样纯粹的民营企业,在6字头轿车项目上都已投入了几亿乃至几十亿元的资金,他们相信,这些钱绝不会白白扔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生产准轿车的企业差不多都已获得省一级地方政府的承诺:“如果实在不行,可在本省内销售。”由此看来,让准轿车生产企业在短时间内加入三大集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目前为止,除奇瑞外,还没有第二个特别成功的范例。
政府内也有第二种想法?
国家经贸委的有关人员对记者的采访很热情,但答复很简单:现在无可奉告。
记者从其他途径得到的未经证实的消息表明,除加入三大集团一种思路外,目前还有第二种或第三种想法。一种想法是把准轿车生产企业分成三大类,一类企业就是一汽、东风、上汽三大家骨干企业,对他们采取完全放开的政策,对其生产什么完全不加干涉。第二类企业是重点企业,比如南汽、比如华晨。对这类企业采取的是纵向放开,横向批准的政策,即对这些企业正在生产的车型不干涉,对准备生产的车型则要经过批准。第三类是一般企业,比如吉利。对这类企业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严格控制。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国家准备修改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目录》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加快汽车产业的重组步伐,鼓励优势企业联合兼并中小企业。
此外还有一些说法则不很入流,如完全学习国外方式,实行产品认证制,通过市场淘汰落后产品。如政府可以设置一些门槛,通过一家批准一家。如今后不会再有6字头准轿车的公告了,要么准许你生产7字头的轿车,要么就不许你生产轿车。当然,这种种说法都不是从经贸委听到的,都是相关人士的一厢情愿,至于有关部门送到经贸委的方案究竟是何内容、经贸委报到国务院的方案又有些什么条款,则无从知晓。
有消息说,经贸委给国务院打的有关6字头轿车处理意见的报告已经被退了回来,要求继续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另外,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已于近日出国考查,目的地是德国等欧洲国家,目的是考查这些国家的汽车认证制度,也许他们回来后会有新的办法、新的方案出台。无论如何,中国加入WTO在即,6字头准轿车的问题已到了必须尽快解决的时候了。(本报记者沈承鹏)
《中国汽车报》(2001年10月16日第一版)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