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至9日,在京举行的“中国汽车高科技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张小虞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张兴业理事长、从事汽车方面研究的院士郭孔辉教授等业内“重量级”人士纷纷登台演讲。郭院士所作的题为“对中国汽车面临的挑战与出路的思考”的报告从汽车工业的现状、发展的争论、历史经验以及未来出路等四个方面剖析了中国汽车工业,观点鲜明,言词锐利,一针见血,现摘编整理如下:
-现状:汽车工业面临能源、环保和交通三大问题
在报告中,郭院士认为,全球汽车业在为人类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了能源、环保和交通三大问题。
能源问题:汽车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全球每年消耗6500万桶石油,其中汽车消耗约占一半。
我国石油产量不足,2000年进口原油7000万吨、成品油3000万吨。石油正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问题。
环保问题:据估计,全球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每年约有70万人。美国是执行汽车环保法规最严格的国家,但美国汽车污染占空气污染的比例仍然高得惊人。据资料显示,美国人仍有四分之一的几率呼吸着危害健康的空气。
我国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是美国的几十倍。我国的单车排污是日本的5至6倍,是欧洲的1.5至5倍。
交通拥堵与事故:我国公路运行长度约1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万公里,每车平均公路长度9.3米。这个数字与美国的32米/车、韩国的10米/车相比,应该说公路并不少。但是城市的道路面积却很小,只占城市土地面积的8%至15%,这与国外大城市一般比例30%左右相比,就显得道路十分紧张。再加上我国交通管理落后,因此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十分严重,在1990年前交通死亡人数大约是每年每100车1至2人,目前稍有改善,大约每年每100车0.6人,这是美国每100车死亡人数的30倍。
-怪圈:“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和“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越依赖”。
郭院士认为,由于引进合资,我国的汽车制造能力从四五十年代的“解放牌”水平一下子提高到可以制造奥迪A6、帕萨特B5、别克等近代先进技术水平轿车。而且由于国产化的实施,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也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这些高水平的轿车往往在未达到国产化的预期目标时,就已经又落后了,我国几大主要汽车集团都引进了两三轮,仍然跳不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在这些合资企业中,不做汽车产品的开发工作,因为开发工作都在外方“本部”进行,任何小改进也都不能做,因为“技术改动要经外国本部批准”。几大集团也都试过“联合开发”,花不少资金向“本部”派出一批又一批的设计技术人员,“本部”总是执行严格的保密措施,使“联合设计人员”接触不到称得上开发技术的事情。因此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在产品开发能力上有所长进。
尽管当今是全球化时代,跨国集团当家的企业与本国企业并不是已经没有差别。“引进合资”的确迅速地改变了我们制造能力的面貌,外国的品牌在市场上也的确具有名牌效应,但同时也使我们丧失了产品发展的权利和开发能力,成为一种技术依赖型的企业。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就越要依赖,这是又一种“怪圈”。它与前述“第一怪圈”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
-争论: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并不等于“中国汽车工业”。
针对中国要不要有和能不能有自主汽车工业的问题,郭院士认为,这些企业现在也不可避免地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他们的相当一部分股权,已归于跨国集团。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过去的合作资产关系的基本结构是双方出资金,外方出技术,我方出市场。我方资金实力不及外方常常用土地入股,技术资产完全属于外方。在闭关锁国的年代,我方总是以市场准入作为“资本”入股。但是进入WTO之后,市场必须开放,“市场资本”就大大贬值。现在的合资企业生产规模都很小,为了形成经济规模往往需要成倍地扩大投资。中方若不能如额跟进,就不能维持原来的股权比例。
随着新经济社会的进程,“知识与技术资本”所占的比重势必越来越大。靠什么来维持“平等伙伴”的地位,将成为日益尖锐的问题。分工地位是由实力决定的,也随实力的变化而变化,“后来居上”是经常发生的。由上可以说明:
1.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世界大同”,也不是共产主义。它既没有消灭私有制和集团利益,也没有消灭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和利益冲突。
2.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并不就等于“中国汽车工业”。
3.引进合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吸收世界上对我们有用的好东西。
-出路:要有正确发展战略和运行机制,光靠钱堆不出强大的汽车工业。
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前途,郭院士充满信心,他认为,在WTO之后除了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之外,已不能再对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提出股权比例、贸易平衡、国产化比例和技术转让(“技贸结合”)等前提条件,外商占大股或控股甚至是独资的企业,自然会出现。
摆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的出路大概只有两条:一条是确定正确的路线与战略,深化改革,改善机制,增长企业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内外合作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国内外物质与人才资源,努力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通过创造自有知识的自主品牌,锻炼队伍,造就人才,使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创新——增长能力——再创新——进一步增长能力”的良性循环。第二条路就是被动地卷入跨国公司根据本身利益而进行的“全球化重组”,中国的汽车集团自然地成为跨国集团的“子公司”,而且还是缺乏技术能力的“子公司”。我们要争取走前一条路,避免走后一条路。(整理/耀东)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