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汽车新闻 > 吴迎秋专栏专题 > 正文

中国汽车应用竞争代替管理用法律规范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6月19日 10:47



  最近,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中国汽车产业是政府干预最多、最深的产业,也是最失败的产业。因此,许多人认为,对于汽车产业,政府应该完全放开,不要再管了。这是目前围绕汽车产业管理问题各方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我们认为诸如此类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汽车产业中已经出现的如民营资本进入汽车领域、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联手生产搞汽车等现象,当前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探讨,拿出一个解决办法来。

  管还是不管的答案应该在于管什么、不管什么

  过去,中国汽车产业管理的失误在于只管企业、不管市场。《目录》管理的那套办法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是当前产业管理焦点问题的“根”。《目录》管理的一套不仅管“户口”(生产制造汽车的权力),而且还管“生男生女”(取得生产制造权后,还得限定车型)。在短缺经济的时候,这种管理办法的弊病暴露不出来,但是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日渐深入的今天,汽车市场发展加快、私车消费不断出现的时候,由《目录》管理带来的问题十分明显,表现在汽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不适应。企业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不能听市场的,很大程度上让《目录》管理束缚了手脚。近几年来,汽车产量增长很快,但是市场有效供给明显不适,现有的产品(当然包括价格)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很小,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随着私车消费的出现,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加以引导的消费政策和法规却明显地滞后,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当前,汽车消费者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好好管管”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迫切要求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鼓励、保护汽车消费者,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方面的管理力度总是上不去。

  怎么管,当前面临着三个具体问题的突破

  中国汽车产业当前正处于市场化初期,相对于家电等行业,其市场化进程有较大差距。处于这个转轨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观念和认识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新的观念正在形成,一些认识还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这种矛盾冲突在以下三个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目录》管理的问题。虽然有关方面已经开出了2003年完全取消《目录》管理、实行型式认证制度的时间表,虽然有关部门最近也作出了用《公告》方式作为过渡时期的管理办法的决定,但对于“户口”、“生男生女”的实质问题的限制仍然没有丝毫松动。目前,企业对此意见非常集中。《目录》内的企业认为“生男生女”的要求严重阻碍了顺应市场开发新产品的步伐;《目录》外的企业指出市场竞争适者生存,企业的产品只要市场需要,只要符合技术法规就可以生产销售。一句话,汽车生产与销售是企业行为,应该以市场说了算。但是,有关部门却认为,改革产业管理办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有个过程,况且,现在放开《目录》可能带来新的散乱局面。

  记者采访中感觉到,当前在呼吁改革《目录》的问题上,如何做已不是根本,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做。不少企业表示自己再也“等不起了”。一方面市场需要企业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先行一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上项目,如果不能产出,企业可能因此而被拖垮。在关系到企业生与死的时候,有人甚至喊出了“火烧目录”,其忍无可忍的着急程度可见一斑。

  三大集团的问题。三大集团的提法是有关部门在研究中国汽车如何应对WTO时,提出的对于一汽、东风、上汽三集团在3至5年的时间内,在项目审批、新产品开发、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的产业引导扶持持策略。对此,很多人表示了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大集团一再在市场准入的问题上享受优惠,他们长期靠国家拨款、政府投资、包产品还包市场,养成了“等、靠、要”的毛病,不仅发展缓慢,而且浪费巨大。还有的说中国汽车在过去已经试过了国企、合资、股份制的模式,到今天仍然找不到解决汽车产业竞争力弱的问题,为什么把很有积极性的民营企业排斥在外,而不能让他们试试呢?民营机制在市场观念,市场行为约束等方面有很突出的优点,这些优点又恰恰是国企最缺乏的。

  竞争的公平性问题。应该说,中国汽车产业今天已经具备了竞争的格局。以轿车为例,目前,国内生产轿车(包括准轿车)的企业已经接近20家,生产能力超过了160万辆。与今年全国轿车需求70万辆相比,竞争的激烈程度绝对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大家都在说,中国汽车缺乏竞争,实际上我们缺的是公平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让中国汽车业的竞争非常不充分。吉利集团是民营的企业,靠着自身机制的不断创新,靠着强烈的市场意识,今年以来在汽车市场上非常活跃,有人称它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鲶鱼效应。但是吉利集团用民间资本搞汽车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没上《目录》不行,变了办法上了《目录》后想申报新产品又不行。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很不服气,他认为,外国公司在中国可以干汽车,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行?用国家的钱干汽车赔了可以“债转股”接着干,用自己的钱干汽车又为什么不行?记者曾经很为李书福的一句话感动,他说“就算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也算体现一次公平”。同样,以金融资本进入汽车产业的华晨集团也是如此。尽管华晨集团已经不愿意再多说,但问题已经提出来了:中国的轿车合资企业用外国公司现在的产品来申报《目录》可以,而像华晨那样用中国人的钱、中国人的“思想”买外国的设计、造中国知识产权的车却不能申报目录,这是为什么?据了解,中华轿车能否上目录至今还是个谜。

  中国汽车的管理其实是个管法问题

  中国汽车的管理最终应该是个什么样?答案很简单,用竞争代替管理,用法律来规范竞争。所以,中国汽车的管理其实就是个管“法”的问题。解决了法律的问题,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现在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完善的法律秩序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过去的行政管理手段又在新形势下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这过渡时期汽车产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

  有争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到了中国加入WTO,取消了对汽车产业的保护后,这种争议仍然没有结束。所以,当务之急应该确定中国汽车产业管理办法的改革方向,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开始做起来。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作出的放开轿车价格的举措,以及加快汽车新产品审批速度的公告。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当前在管与不管,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上,有关各方的矛盾在趋于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设想这样的可能,即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搞“特区”的办法,在现有的汽车企业中搞点“特区做法”,比如说让民营企业试试?比如说打通资本市场通道搞汽车?比如说加快引进外国技术和产品的步伐、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

  必须说明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加入WTO后还有3—5年的保护期,这段时间是我们加快改革、尝试各种改革办法的有利时期,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全方位地、充分地改革,在可能的范围内,什么都试试,即使有些风险,即使会带来些损失。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管理的历史,给合当前中国汽车的现状,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管理,改革比不改革要好,大改比小改要好,早改比晚改要好。从大处看,中国经济已经确立了“在开放中确立大国的优势”的发展方针,中国的汽车又何尝不能这样做呢?(吴迎秋)《市场报》



汽车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车展 名车 汽车壁纸
车模 车迷 香车美女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