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气质”,想必这两天各位的朋友圈要被这句话刷爆了吧?要么发一张自拍,要么给对方五块两毛一……对于这种催人泪下的接龙游戏,我只想说:
我也收到过这种“邀请”,对于这类要么丢人要么丢钱的事儿,我是既生气又无奈,原因就是
苦笑之余,我决定这期的黑科技咱写个番外篇,把技术上的东西放一放,聊聊设计与气质的关系。
一图盘点:这些车咱主要看气质
干货区:到底怎样设计有气质的车?
◇家族化不是错,套了娃有原因
很多老牌厂商都会坚持自家车身上一两处经典元素,比如BMW上面我们熟知的双肾和霍角。这些元素几十年传承下来,已经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相信即便图中我隐藏掉BMW的Logo,你看一眼进气格栅也一定能知道这是一辆宝马。这种经典元素的不断再现,会对品牌认知度产生积极影响。其实,BMW第一次使用双肾的时候,想必也经历过市场和当时主流审美的考验,但是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人们也就逐渐习惯并接受了,直至成为经典。
好像聊到套娃,不祭出这张图有点儿说不过去……且慢,我们在开喷之前,有必要了解这背后的因由。首先,大众这个品牌本身的基调就是成熟、稳重,除了运动型车,大众很难在家用领域追求动感和个性。而且,大众产品线太长,很多车型又是衍生出来(例如朗逸、朗境、朗行这种情况)。最重要的一点,为了稳妥起见,大众首先要保证的是“每款全新车型的外观至少不能失败”,因此设计师可发挥的空间就更少了,那感觉就好比是捆着胳臂走钢丝。
比如说凌渡,上市之初那个宣传啊,宽体奢适轿跑,可设计师只是从视觉上拉宽了,而且……你的外观真的很轿跑吗?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购车完全指南·凌渡篇』:
另外,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套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从外观上提高低端车型的定位,更加照顾到此类车型消费人群的心理感受——嗯,我买的这个车虽然便宜,但气质跟老王那辆也差不多呀。
相反,如果我们给设计师足够的发挥空间,不设定什么条条框框的话,非常容易玩儿脱……比如下面这位: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觉得“气质非凡”,不代表买家就不认可。据我所知埃尔法在很多城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_#
所以说嘛,设计跟销量很多时候不是完全挂钩的,审美这东西,怪得很,土豪的世界,咱不懂。
汽车设计真要写,可能一本书都不够。在这里我只讲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最好让您看完了就能跟朋友侃大山。
◇利用线条玩儿出气质
英文中有个名词叫Dash to Axle,大概意思是前轮中心到前门边缘的横向距离。这个距离越大,车辆给人的感觉就越“有气质”、越“牛X”。
我拿C级和Z4做个比较,有些极端但是方便大家了解设计师常说的Dash to Axle这个概念。
那么,有些车定位紧凑级,或者本身Dash to Axle就很短,设计师觉得太Low了,我要让它看上去更动感一些!怎么办呢?请看下图。
设计师通过在前门加一条特征线的方式,把我们的目光从原本的车门接缝处转移到了特征线,用一种类似于“视觉欺骗”的方式“拉长”了Dash to Axle,让人们一眼看上去——嗯,这辆车好像还真有点儿运动感!
当然,有些本来就很紧凑的A0级车或A级车,加了特征线也木有用~,于是设计师决定反其道而行之,让A柱根部和车门与前轮中心尽量靠近,反而给这些小车一种大空间的即视感。
除了Dash to Axle,侧面特征线中的“腰线”也有讲究。
上面图片中,即便车身其他地方都完全一样,只是腰线从水平变成斜向下,就能给人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前者商务范儿更浓,后者则表达出一种蓄力待发的态势。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劳斯莱斯幻影和双门魅影。上面的幻影腰线前半部分是水平的,后半部分甚至略微下收,更加突出了稳重、尊贵;相比之下的双门魅影,腰线一直延伸到车头并向下“俯冲”,动感十足。当然,劳斯莱斯本身的品牌定位在这里,因此即便是双门魅影也不会特别夸张地去突出运动感,但我们仍能从细节之处看到设计师的暗语。
总结:
其实汽车设计还有很多门道,这里我只挑出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其他的都特别无聊……),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有所收获吧,以后跟别人聊车,聊到外观他们只会说好看不好看,咱多少还能整出点儿名词不是?最后,请允许我把今生看到的最有气质的一辆车献给大家。
感谢各位网友对“汽车黑科技”专栏的支持。我会争取把更多有思的汽车技术,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跟大家分享!如果您在汽车方面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穆正凯,我将尽可能为大家答疑解惑。
车展特别篇: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