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李书福:“分解”沃尔沃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1月06日 08:55   中国经营报  周远征 字号:

  突围关键点:吉利汽车将在沃尔沃技术支持下,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级车平台,借此,吉利汽车中级车共享零部件比例也将从目前的25%~30%提升到60%~70%,实现注入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幅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对于多年前因收购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而“小试牛刀”的吉利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系吉利集团旗下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书福而言,“解牛”是其一直在做的工作。直到其对2010年那次最大手笔的海外收购的“运筹帷幄”,李书福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其纯熟的手法。

  2012年,李书福策动了吉利集团借助沃尔沃的技术来实现跨越。从内到外的“分解”之下,吉利集团和沃尔沃能够帮助李书福实现战略宏图吗?

  “拯救”沃尔沃

  李书福也曾坦承在产品规划等方面与沃尔沃董事会和管理层存在分歧,而要解决这一分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李书福看来只能通过文化实现融合。

  2012年,李书福继续推进着并购沃尔沃之后的整合工作。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这种两个主场的新型企业的出现,标志着全球企业新型组织形式已经诞生。”2012年初,李书福在“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之时说。

  事实上,成立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也正是基于解决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之后面临的融合难题。此时,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沃尔沃在跌跌撞撞中实现了2011年扭亏为盈。然而,吉利集团和沃尔沃之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不小的问题。李书福也曾坦承在产品规划等方面与沃尔沃董事会和管理层存在分歧,而要解决这一分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李书福看来只能通过文化实现融合。

  然而,强调文化融合之时,沃尔沃却在2012年面临更严峻的挑战。2012年伊始,欧洲债务危机就愈演愈烈,根据沃尔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受到欧洲等市场下滑的影响,沃尔沃全球销量下滑了6%。面对这一局面,李书福开始对沃尔沃管理层进行调整——2012年10月,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会宣布,任命董事会独立董事汉肯·塞缪尔森取代雅各布,为新一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间坊间传闻,雅各布与李书福的“亲信”沃尔沃副董事长奥尔森之间分歧严重,李书福希望尽快通过调整管理层来结束内斗,并让沃尔沃重新焕发活力。

  沃尔沃集团管理层调整之际,李书福还推动了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管理层的调整。2012年9月,沃尔沃宣布,任命付强为沃尔沃中国区下辖的沃尔沃(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随后,曾担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的柳燕,出任沃尔沃(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吉利大棋局

  沃尔沃拥有超过一万项专利,无疑,对吉利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宝藏。

  对李书福而言,在沃尔沃各个运营层面“安放自己人”,显然能够为其带来更为顺畅的发展格局。

  2012年岁末,吉利集团与沃尔沃签署了三份技术合作协议,分别围绕GMC平台(吉利中级车型平台)的升级、车内空气质量及GX7车型安全领域。说白了,上述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沃尔沃将向吉利转让平台技术、空气质量控制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等汽车核心技术。

  其实,对于沃尔沃技术的渴望,早在李书福萌发收购沃尔沃念头之时就已经构思好。

  2010年11月5日,在李书福的推动下,吉利与沃尔沃订立全面合作协议,并成立沃尔沃汽车-吉利对话及合作委员会,交流有关制造及开发汽车产品及相关技术等事宜。然而,由于涉及到核心技术合作事宜,真正的技术转让问题实现起来并不顺利。直到2012年3月,沃尔沃与吉利才签订了向后者转让技术的框架协议,但有消息称,以雅各布为首的沃尔沃管理层对于技术转让一事要价甚高,这延误了后续细节协议的签订。

  “在对沃尔沃管理层实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之后,李书福的诉求才开始真正得到体现。”有业内人士认为,2012年年底那三份技术转让协议的签订,是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步步为营”策略的体现。据了解,吉利收购沃尔沃之时,沃尔沃拥有超过一万项专利,无疑,对吉利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宝藏。

  现在,有了沃尔沃的技术做基础,吉利方面表示将在2013年寻求更大的增长。2012年前11个月,吉利共销售汽车42.4万辆,同比增长13%,对于2013年的局面,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日前表示:“自主品牌在2013年的销量增幅将会超过行业水平,预计会在15%以上,而吉利汽车还会高于自主品牌的增长幅度。”而在海外市场上,吉利汽车相关人士表示,2013年吉利海外出口目标为15万辆,实现50%的增长。

  脆弱的海外阵线

  不出意外的话,李书福将会在2013年初完成对英国锰铜公司的绝对控股。

  对于这家公司,李书福可谓爱恨交加。2006年,李书福在英国锰铜公司的鼎盛时期选择了进入(吉利收购英国锰铜19.97%的股份),在他看来,并购这家老牌出租车公司可以让吉利汽车吸收到英国锰铜的先进技术和销售网络,进而通过国产化来降低成本并占据更大的市场。

  然而,事与愿违,李书福并购英国锰铜后不久,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就席卷而来。英国锰铜旗下的伦敦出租车销售惨淡,持续的亏损让吉利也付出了数亿元的代价。

  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李书福这一次终于迎来了控股英国锰铜的绝好机会。目前,英国锰铜已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如果不出意外,李书福只需付出几千万元的代价就能够控股英国锰铜。

  其实,作为吉利集团实施海外并购战略的第一枪,收购英国锰铜给吉利集团带来一定亏损的同时,也给其后来的一系列并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基于这些经验教训,李书福从2009年开始,相继出击全资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和沃尔沃,而且在并购之后,李书福迅速推动相应被并购的公司实施国产化战略和技术融合战略——一方面通过国产化,为DSI的变速器产品和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打开更大销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技术融合,让吉利集团旗下的吉利汽车能够有效地获得先进技术,助推吉利汽车产品往中高端迈进。

  然而,进入2013年之后,李书福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沃尔沃业绩不佳,其未来可能会削减一些职位。削减职位对于注重劳工保护和社会福利的欧洲企业而言无疑是大忌,沃尔沃能否在未来的裁员风波中挺过难关尚未可知。此外,在并购之后,宏观层面不可预期的风险,往往会让不少企业手足无措,正如金融危机让英国锰铜陷入尴尬境地一样,欧债危机同样让刚刚在2011年缓了一口气的沃尔沃又在2012年遭遇了“滑铁卢”,未来,如何增强沃尔沃及英国锰铜抵抗宏观经济层面周期性风险的能力,显然也至关重要。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