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的"低成本高技术"安全观
新浪汽车 裴达军(北京报道)
【提要:自主品牌溢价能力不强,价格上不去,但是技术和安全性等,要对标合资竞争,消费者越来越不含糊。如何做到低成本而高安全性,是非常大的矛盾,也是自主品牌面临的普遍挑战。吉利研发从结构上下功夫解决“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矛盾。带头人赵福全的目标很高:“驾宝马,坐奔驰,安全就像吉利。”】
就在FISITA年会全英文演讲几天后,赵福全和他带领的吉利汽车研发团队的“吉利轿车安全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12月1日召开的“2012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获得一等奖。
杭州再次见到吉利控股副总裁、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他很高兴,显然非常看重这个奖项,因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首次授予一类专门技术而不是某个具体的车型产品。
我们知道,自从赵福全2006年从华晨汽车加盟吉利,次年进行了战略转型,其中最大的一个转型就是产品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工作,确立了“安全第一”的战略,5、6年下来,成绩非常显著,吉利汽车安全及碰撞方面很有亮点,帝豪EC7甚至获得欧洲E-NCAP四星并接近五星,属于中国自主品牌首次,在国内,全球鹰GX7获得C-NCAP超五星成绩,其他诸如熊猫、EC8等都有不错的成绩。
赵福全之所以认为此次一等奖含金量高,他解释说,“不是针对一个产品,而是安全技术体系”,“这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和赵福全采访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及整个自主品牌而不仅仅是吉利汽车,应该如何解决低成本和安全性的矛盾,这个问题也是自主品牌的根本问题之一。
溢价能力不强,价格上不去,但是技术和安全性舒适性等,要对标合资产品竞争,消费者越来越不含糊,很会比较。如何做到低成本但高安全性,是一个非常大的矛盾,也是自主品牌面临的普遍挑战。
赵福全带领的吉利汽车研发团队,已经用很多产品说话,很好地解决了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矛盾。用不高的成本,同样能做到舒适安全的车,那么赵福全是如何阐释他的“低成本高安全观”的呢?
赵福全有个总的观点:“安全是多个技术的集成,安全又是解决成本和技术含量之间的矛盾。”那么具体如何做到?赵福全说,技术不是凭空而起,需要很多投入,材料的选用比如高强度钢,工艺制造能力,工业的核心技术,结构的大量验证,甚至包括气囊的选用等,那么自主品牌从3星到5星,成本肯定要面临很多很大挑战。
但是自主品牌成本增加,从性价比上来说,可能大于价格的增幅。大家都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但是有人是3星,有人就能做成5星而且成本增加了不是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零部件。
“汽车安全不是简单的零部件堆积或者技术堆积,它们之间要有效有机的结合,有效地优化,”赵福全形象地说,“只有安全的车,没有安全的零部件。”他举例说,光有气囊不见得安全,如何和安全带结合,对于被动安全来说,最核心的及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是靠结构的。“车身结构弄好的话,并不需要增加很多成本,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工艺,同样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激光拼焊。”
赵福全形象地解释他用结构来解决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矛盾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用50%的高强度钢,工程师大笔一挥,增加材料成本,就会增加成本,要不自己降低利润,要不只能卖高价,但是我们现在溢价福利,所以尽可能的少用高强度钢,少用高强度钢还能做到碰撞,我们怎么办?我们在结构上下功夫,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吉利战略转型在用一件件产品产品阐释着,吉利独创的BMCS技术在美国底特律车展获得“技术创新大奖”,赵福全说,主动安全方面,吉利是是“保四增五”(碰撞成绩),而被动安全方面,吉利已经有了很好起步。
记得去年采访赵福全时,他直接用“安全第一”来形容他对吉利汽车的理解,此次采访,赵福全一句目标很高的话,让笔者印象深刻“驾宝马,坐奔驰,安全就像吉利。”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