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版>汽车科技>正文

谁来保护你的宝贝 儿童乘车安全装置指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 15:04   汽车消费报告杂志 字号:

  “抱着宝贝乘车是安全的”绝对是个认识误区。受这个误区影响,大多数车主不能确切说出开车时如何保证宝贝的安全。没关系,《汽车消费报告》本期专题就是一份儿童乘车安全装置指南,帮你从误区的迷雾中走出来,若你想宝贝在疾速行驶的车中也像在家一样安全,身为家长的你,只需按图索骥,找到最适合宝贝的东西。

  《汽车消费报告》记者:夏欢    

  谁都不否认,父母的怀抱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可这个理论在乘车时却是绝对错误的。

  没错,行车时安全带、安全气囊都是保护我们成人安全必不可少的,但是你的宝宝呢?你肯定跟我一样看过太多这样的情形——马路上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里,小宝宝被家长抱在怀中、稍大点被放在腿上,而且不只坐在后排,有时他们甚至坐在副驾驶席上!

  这个绝大多数中国人带宝宝乘车的习惯,其实就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不知何时就会带来一场灾难——将宝宝抱在怀中,如果遇上急刹车,孩子简直变成成人的安全气囊,而车身变形时,宝贝被抱在怀里,反而令孩子和成人的逃生空间都变小。

  不要以为让宝贝单独坐就足够安全了,对于这些身高、体格和成年人有着巨大差异的孩子,车内标配的安全装备是不能起到足够保护的,而一旦交通意外发生,想想会在那些骨骼细弱柔嫩的孩子身上发生怎样可怕的状况。

  而且,车内成人安全装备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当儿童在使用普通安全带时,可能造成致命的胸部挤伤或被勒住脖子、脸颊;气囊瞬间弹开形成的冲击力,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与击中头部的重物无异,使颈椎受到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有合适的防护系统,儿童的重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就是儿童乘车安全装备存在的直接原因。

  现在,你是不是已经对儿童安全乘车有了更多更正确的认识了,是时候着手准备、给自己的宝贝舒适乘坐环境的同时多一些安全和保护了。

  看看谁更适合你家宝贝

  帅爸靓妈们注意了!保证Baby的安全,不仅需要爱,还得有科学的方法。《汽车消费报告》需要提醒你的是,汽车对于儿童安全有一套特殊规范,对于不同年龄的宝贝可要谨慎选择啊。

  6种后装儿童安全乘座装备

  儿童乘时所需的安全装备,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儿童安全座椅,但事实上,儿童乘车安全防护系统还包含很多,以下《汽车消费报告》介绍的就是后装儿童安全装置。

  儿童安全座椅

  是系于汽车座位上、有束缚设备的装置,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住儿童以保障他们安全的座椅。它的安装可以通过ISOFIX接口或安全带实现。(ISOFIX会在下文中介绍。)

  《汽车消费报告》提醒,刚出生的幼儿无论如何都应尽量避免乘坐汽车。因此目前大多数儿童安全座椅设计的最低乘坐标准一般是在婴儿出生两个半月。

  儿童增高坐垫

  是针对儿童座椅的可扩充性使用装置。另外也有单独的增高垫可以配合使用。当孩子身高和体重都比较轻时,可以使用增高垫,可增加孩子车内的视线高度,也可以起到充分固定位置的作用。

  儿童靠背护垫

  垫在儿童背部与座椅之间,不同年龄有不一样的护垫;也有专为婴儿设计的婴儿护垫。

  儿童头部抑制缓冲垫

  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用来保护孩子相对脆弱的头部垫子。

  儿童专用安全带

  更适合儿童的身材,正确使用儿童专用安全带可以降低儿童被安全带勒住颈部和胸部的风险。

  安全提篮

  安全提篮与其它年龄段儿童安全座椅不同,安全提篮不但要保护婴儿的乘车安全,而且还要为婴儿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安全提篮适用于体重为0~13kg,年龄在0~15个月左右大的婴儿使用。

  3个步骤选购一款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

  第一步,需要注意儿童安全座椅是否带有ISOFIX接口。

  ISOFIX接口的儿童座椅安全性很高,但由于价格昂贵(3000元到5000元)以及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少,在选购时,要注意自己的车型是否支持ISOFIX接口,否则就会出现高价买回来的座椅无法安装在自己私家车上的问题。ISOFIX座椅上会有特殊标志。

  由于目前并不是中国市场上的所有车辆都具有ISOFIX接口,所以市面上最多的还是通用型儿童安全座椅,只要与安全带类型符合(一般是三点式安全带)基本上任何一款车都可以安装。

  第二步,根据宝贝的年龄选择座椅分类。

  你必须选择一款适合宝贝的儿童安全座椅,否则,宝贝只能用哭表达不满了。如何挑选请详见下文。

  第三步,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常识。

  有人说儿童安全座椅是正向安装在后排座位上的,也有人说安全座椅应该反向安装。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这也要根据宝贝的年龄来确定。

  一般来说,9个月以下,或者体重少于10公斤的儿童要反向安装汽车座椅,再大的孩子就需要正向安装了。

  对照一下,你家宝宝属于哪个范围

  《汽车消费报告》列出了各年龄段的儿童适合的安全座椅。

  1周岁以内、体重不超过16公斤的宝贝

  适用座椅:婴儿专用座椅或者面朝后折叠式婴幼儿两用型座椅

  脸部朝向:年龄不超过一周岁和体重不超过9公斤的婴儿乘员应使用面朝后的座椅。也不能过度后仰,否则很可能使孩子从座椅中滑出。

  1-4周岁、体重在9-18公斤的宝贝

  适用座椅:折叠式婴幼儿两用型座椅或者面朝前带专用安全座椅

  脸部朝向:年龄超过一周岁并且体重超过9公斤的儿童可以面朝前乘车。座椅位置应处于垂直状态或者生产厂家推荐的其他位置。

  4-8周岁、18公斤以上的宝贝

  适用座椅类型:无背式可固定安全带的加高座椅或高背式可固定安全带的加高座椅。

  脸部朝向:朝前方。如果儿童安全座椅不再适用,则应为他们选用加高座椅提供限制性保护。

  TIPS:

  你可以为宝贝选择这些专门生产儿童安全座椅的品牌

  TIPS:

  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发展史,你可以多一些了解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保护儿童乘车的安全,欧洲人发明了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事实证明,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儿童在汽车发生紧急制动或者意外碰撞情况下所受到的伤害。因此,儿童安全座椅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并且慢慢在全世界得到推广。

  1963年,由沃尔沃公司设计并制作出Volvo背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加强了背部着力面及身体周边的保护能力。沃尔沃公司称,开发设计座椅的灵感来自于航天器中的宇航员座椅,这种座椅可以承受太空舱升空和降落时产生的巨大力量,从而使宇航员免受伤害。

  不过,这种儿童安全座椅结构单一,只是通过后向乘坐对儿童进行保护,之后基于对儿童乘车事故的调查数据,人们逐渐认识到侧面保护对儿童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在儿童头部、身体两侧及小腿部位都添加了反弹护垫,背部着力面更加柔软舒适,从而可以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同时,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型的安全座椅也相继出现。

  儿童安全座椅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家相继出台相关的法规,强制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产品也逐步从泡沫制品向多元化新材料制品发展。

  儿童乘车安全的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以下几大标准:欧洲ECE R44/03标准、美国JPMA/ASTM、加拿大CMVSS 213、日本JIS等,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地也相继颁布了对应标准。其中以欧洲的要求最为严格,人们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由自发使用转向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甚至已成为一些整车出厂的必备辅件。

  5种前装儿童安全装置

  除了后装儿童安全乘车装置,事实上,许多汽车制造商也日益重视起儿童的乘车安全,因此,他们的产品出厂时就带有一些前装安全装置,对此,《汽车消费报告》建议你“就地取材”,善加利用。

  ISOFIX接口,ISOFIX接口是国际上专门针对儿童安全座椅的标准接口。在儿童坐椅和汽车之间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界面,在靠背和坐垫的结合处有两个锚固点,面朝前的坐椅还有一个“防倾斜”锚固点。

  儿童安全(保护)锁,目前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车型都备有此功能。家长可以用点火钥匙将儿童安全门锁调到锁定位置,将车门关好,这样门就只能从外面拉开从而避免了行车中因儿童误开车门而造成危险的可能,但调查显示这项功能在中国用户中很少被使用。

  防夹式车窗(车窗开关锁定功能)及全车车窗锁定功能,大部分儿童都会对电动车窗按钮产生兴趣,但平常缓慢升降的车窗玻璃的力量却足以让儿童的手臂骨折。对此防夹式车窗应运而生,只要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一定阻力,车窗便会马上改变上升的趋势而转为下降,很好地避免了夹伤事故的发生。不过,受成本限制,国内绝大部分车型都只配有驾驶席车窗防夹功能。这时,我们可以使用驾驶席旁的全车车窗锁定按键,让其他车窗开关失效。

  安全带高度可调/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儿童必须使用合规格的安全座椅,但发育较快的只能跟成人一样使用安全带。车内的安全带具有高度可调功能时,安全带可以更好地与儿童的身材匹配,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发挥安全带应有的约束作用。

  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则是对一般安全带所作的优化完善。预紧功能是指当发生正面冲撞事故时,在预测到来自前方的强大冲击力的一刹那,预紧装置迅速收紧安全带,因而可以提高对乘员身体的束缚效果。限力装置可以将作用于安全带的力限制在一定程度内,以缓解给乘员胸部带来的冲击,对于儿童和孕妇尤其有效。

  安全气囊关闭功能,这是通过点火钥匙手动控制关闭副驾座位气囊的功能,并且不影响其他气囊和侧气帘的使用。因为当气囊前方有儿童乘坐时,气囊一旦弹出,瞬间的力量巨大,对儿童身体会造成伤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路宁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