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版>市场行情>正文

第二波扩张浪潮席卷成都车市 竞争更趋激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 07:33   成都商报 字号:

  商场如战场,当敌人主动挑战的时候,你若不想坐以待毙,只有应战,不管你情不情愿。当第二波扩张浪潮席卷成都车市的时候,纵然一些车商有“过度开发”的担心,但是也不得不拔剑应战。不管是跟随大流加入扩军阵营,还是修炼内功提高战斗力,都得认真面对这场战争。

  “而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这对消费者来讲绝对是一件好事。”精典汽车品牌经理卢晓望认为。

  狭路相逢“强”者胜

  成都目前拥有一百多家4S店,经过多年厮杀,成都车商已经基本形成了集团化、规模化。三和、精典、港宏、申蓉、建国、华星、明嘉、启阳、西物等多家大型汽车集团占有了近半数的4S店

  大型汽车集团在争取代理品牌、品牌影响力上相比单一4S店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在相同的条件下,厂家几乎会毫不犹豫地偏向集团化运作的车商而放弃单一4S店。而在目前的品牌管理制度下,单一4S店对厂家的依赖性更强,这让其抗风险能力降低,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大做强,几乎成为每个车商的理想目标。在09年车市火爆,2010年和未来几年车市整体预期看好的情况下,扩张,成为很多车商毫不犹豫的选择。

  申蓉、建国、港宏、三和等大集团无一例外地都在谋划着下一步的发展,单品牌车商踊跃地往多品牌发展,“滚雪球效应”让强者越强,而弱者和后来者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迎头而上,或者拥有自己鲜明的并且不可复制的特色。

  “市场容量有限度,车商数量在增加,毫无疑问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只有拼实力。”明嘉汽车总经理黄幼瑜说,“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狭路相逢勇者胜,实际上“勇”并不重要,而更在于“强”。“要在竞争中获胜靠的是综合实力而不单单是规模,它要综合品牌影响力、客户满意度等因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规模可以带来效益,也会带来负担,在市场好的时候并不觉得是累赘,而在市场走弱的时候,却可能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竞争造成的结果就是,实力强的经销商得以发展,而消费者则在车商的竞争中受益,例如竞相拼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等。

  二三级城市承载车商期望

  建店热情空前高涨的成都车商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到哪里去建4S店?机场路、羊西线等传统商圈已经人满为患,红牌楼汽车商圈还面临改造升级,同样也装不下新的4S店,城东的晨明轿车城、新兴的幸福梅林汽车商圈等也都满员。在旺盛的建店需求之下,土地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这给成都车商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纵然有不少新兴的汽车商圈和汽车城出现,但是依然难以满足车商扩张的渴望。

  怎么办?把店开到二三级市场去!这成为很多车商的选择,建国汽车已经先行一步,几年前就在各二三级城市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点,并因此获益匪浅;申蓉汽车在宜宾建设产业园之后,还将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地盘;实际上很多成都车商都在二三级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网点,或者自己投资建设直营店。

  也有独辟蹊径者,例如精典汽车,干脆用新建连锁网络的方式将触角伸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布局基本完成的时候,就用更深入的服务来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

  不过气球的弹性再大,总会有吹破的一天。市场终究会有一个极限,大幅的扩张,难免超出市场限度。2010年车市走势尚未明晰,虽然15%增长的公认预测给了很多车商扩张的“支点”,但是四川车市是否有支撑“一年新增百家4S店”的肚量依然值得考量。即使是在车市火爆的2009年,也有车商因为同品牌竞争者过多而难以为继;如果车市走低,新一轮的车市洗牌在所难免。

  “也许,上海2008年一元钱卖4S店20多天无人应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一位业内人士看着大家的高涨热情不无担心地说,“毕竟,现在早已不是两三年就能收回4S店投资成本的时代。”

  本报记者 王飞

(编辑:郭城)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