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版>卡车>正文

力挫拦路虎 江淮纳威司达欲破合资谜局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10月12日 11:34   第一商用车网   字号:

  很多人喜欢把中外合资比作“中外联姻”。现如今,同国度,同民族,甚至性格都十分互补的两个人“联姻”,想过好日子都不容易,更何况“中外联姻”,要想过上好日子,更是难上加难。

  一直以来,挡在中外合资企业面前的有“三虎”。如何平衡中外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此曰“一虎”;技术水平高的东西通常意味着高价格,而中国却是个“低价竞争”的市场,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是要质量,还是要价格,此曰“二虎”;产品生产出来了,如何适应中国的市场,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此曰“三虎”。

  此“三虎”不除,在纳威司达中国区总经理陆昕看来,新成立的纳威司达和江淮发动机合资公司注定难逃失败厄运。

  互相学习 合力斩“第一虎”

  首先挡在江淮和纳威司达面前的,是如何平衡双方的各种差异。

  “纳威司达和江淮的合作完全是开诚布公的,而且是充分利用了双方的长处。在合资企业里,虽然总经理是由纳威司达指派,但在重大问题决策上,他会充分考虑江淮的态度,以及江淮作为股东方对于业务的认识、看法和指导。”陆昕表示。

  在中外技术团队的差异化分工方面,双方又会如何平衡呢?

  对此,陆昕指出,合资公司会更多的借助纳威司达在美国和巴西的技术专家力量。但是,纳威司达也会认真听取江淮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关于合资公司的产品,我们很深刻地认识到,纳威司达直接把产品从美国搬过来肯定是不行的。即使是巴西,作为一个与中国市场有着高度相似性的市场,把那里的产品直接拿过来应用到国内,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在将产品拿过来之前,我们首先会征求江淮方面的意见,基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认识,还有他们对自身产品优劣性的认识。什么样的发动机,什么样的技术他们认为是最需要的,或者说最适合的,我们才会拿进来。”

  此外,陆昕还谈到,合资公司的产品研发,其实是由双方的团队共同在开展。其中,江淮商用车技术研究院的参与程度很高。

  不降低质量 技术革新杀“第二虎”

  在中外合资公司里,产品的低成本与高质量始终是一对矛盾。在江淮与纳威司达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其产品如何才能做到“国外标准”与“中国价格”之间的平衡呢?

  陆昕对此强调说,无论如何,合资公司的质量标准是一定不会降低的。“合资产品,不管是现在的发动机还是未来的整车,都有一个终极目的,就是在全球实现销售。如果现在把质量标准降下来,美国和巴西是一个质量标准,中国是另外一个质量标准的话,这对于纳威司达的全球布局是非常不利的。”

  不过,这是否会导致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加剧?

  陆昕坦然表示:“确实会存在一些冲突”。“但对于这些冲突,合资公司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一是纳威司达在合资公司成立前的大约一年半时间,就已经开始和江淮团队共同合作推进国产化,现在,我们已经很有信心把产品价格降到一个有竞争力的水平上;二是在未来,合资公司会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改进,发动机的设计也会不断进行本土化改进和更新,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

  提前测试 借鉴巴西经验挫“第三虎”

  “从目前我们已经获批的轻型机来看,2.8L和3.2L发动机用的是EGR DOC的技术,满足国家现阶段的国IV排放标准需求;4.8L和7.2L采用的是高压共轨 SCR技术。”

  陆昕认为,合资公司对即将生产的发动机产品信心满满。然而,对于中国的用户来说,这些产品又是否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陆昕表示,所有这些产品在合资企业成立前的两年,就已经在国内进行了本地化开发和实验性改进。目前已经完成了样机和样车的搭载,大部分的路试也已经完成。“现在一部分样车正在进行新疆的高温标定测试、部分试验场的有关测试,以及实地的路试。”

  “从目前反馈情况来看,各方面的性能指标都能达到我们事先设定的目标。”陆昕说道。

  除了提前做好准备,纳威司达在巴西的丰富市场经验也成为其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借鉴。“巴西与中国的情况较为相似,道路状况和国内差不多,她在实施欧Ⅲ排放标准时也遇到了和中国一样的问题,即油品质量不达标。当时,巴西的选择是不断推迟欧Ⅳ排放标准实施的时间。直到最后,他们决定取消欧Ⅳ,直接升级到欧Ⅴ。通过在巴西的多年运营,我们对于油品的适应性以及如何开发满足下一代排放标准的产品,是有着丰富经验的。”

  不仅如此,在中国市场,纳威司达也会更多的依靠其合作伙伴——江淮。“江淮对于中国市场的认识,对于国内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以及在工况适应性方面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甚至包括国内终端用户对于发动机外观布置的偏好,他们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这对合资公司帮助很大。”

  “对于合资,纳威司达的理念一贯是,在一个海外市场进行开拓的时候,一定要借助当地的人才和力量。那么,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和美国市场差异非常大的海外市场,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像江淮这样在轻型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认识,对于海外需求合作也有着同样目标的合作伙伴,我们觉得还是很幸运的。所以,我们会更好地利用江淮的力量和资源,做好中国的业务。”陆昕最后表示。

(编辑:春棉)

分享有礼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