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团--第一家以民营企业身份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经过短短4年发展,吉利集团生产的吉利汽车无论在品牌,还是工艺设备上,都有了较大提升。
吉利汽车最惹人注目的要数去年掀起的降价风潮。吉利·豪情是国内第一辆跌破4万元的轿车,吉利·美日被誉为最经济实惠的家用轿车。如今,一年过去了,吉利集团现在的情况怎样呢?
“五一”前夕,吉利集团进行内部整合,将下属的豪情、美日两家汽车制造公司进行重组,联合成立浙江吉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借此机会,记者专程赶赴浙江宁波,采访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民营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需要改善
记者:吉利集团虽然进入汽车行业有4年多的历史,但真正让人们了解并认识吉利汽车却是在去年以来的一年多时间。这一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争论与竞争甚为激烈的一年。作为这场竞争中最有争议的“选手”,你认为民营汽车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如何?
李书福:这一年多来,我们是尽一切努力把市场做大,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讲,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最重要的。总的来说,今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宽松了,朝着理想的方向在前进。当然,我们感到企业生存的环境还需要改善,希望变化的速度再快一些。
有些人的观念还是没有改过来。一方面他们总觉得中国的轿车贵,但便宜了他又不相信,怀疑是不是有问题,不敢相信轿车能有这么便宜。一些汽车界的“老大哥”也趁机在旁边说风凉话。
在大的营商环境方面,需要改善的还有不少,如进口设备、零部件手续繁杂等。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讲,还有一些特殊的困难。在这方面,我觉得思想解放还不够。有人一说到不好的方面,就会先把民营企业拿出来做例子。我们的汽车现在还是微型车,可一边不承认是轿车,一边又按轿车来执行标准。有些与我们同是生产微型车的企业,通过一些办法已经被批准认可为生产轿车了,可我们还批不成。这样就是不平等对待了。
怎样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公平、合理的竞争氛围非常重要。中国汽车行业的不平等现象总归是要改变的。我相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政府一定会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正确领导下,汽车行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吉利汽车得以良好销售秘诀就在对市场熟悉
记者:能否这样认为:吉利汽车去年是新手,目标是如何生存;今年,要图发展,对对手的关注程度更高了。
李书福:可以关注人家,但关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人家学习,提高自己,就如赛跑一样,老挡着别人,自己不跑得快一点,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大方向是按照市场的规律来思考问题,搞实业要避免投机等做法。
记者:有人说,吉利集团对“入世”前中国轿车市场过于乐观,过分强调价格的市场拉动作用,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批评,今年吉利汽车还会降价吗?
李书福:社会上的各种议论我们都听。今年我们在价格上还会有行动的。去年我们把吉利豪情的价格降到3.98万元,让市场吃了一惊。几个月前打汽车价格战的时候,我们没有动,靠的是质量稳定,价格坚挺。今年接下来的时间,美日汽车在有些方面会有调整。
我们不想过多强调价格。只讲价格,不注意质量、性能、造型,是行不通的。我知道,有些人把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出现的不景气归咎于我们降价。中国生产的汽车,一定会比外国生产的便宜。中国生产的其它东西都便宜,唯独汽车贵,这是不正常的,是扭曲的。降价不降价,看看就知道了。卖得比国外贵,没有道理。这是垄断的结果,是不竞争的结果。有人说中国汽车现在的制造成本是高的,这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军,市场开拓的难度有多大?
李书福:在市场销售方面,吉利汽车的情况相当好,比预计的要好,这要归咎于我们完全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中出来的。这一年,我们汽车销售和售后网点在进行合理布置,销量在逐步增加。这个档次的轿车,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
中国汽车工业是很有前途的行业
记者:吉利集团涉足汽车工业已有4年多的时间了,有了自己亲自干的体会。能否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工业“这趟水”到底有多深?
李书福:在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一定能发展起来。有人担心“入世”后会受到冲击,认为挑战大于机遇。我认为,前途一片光明。这里有个大前提:产业政策要进行调整,要放开,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这场竞争。
比如,现在上新车型要经过批准,这一点我想不通。我们想生产的车型不批,能批准生产的又没有市场。只要新车型符合质量、技术、安全、环保性能,就应该让生产。这些说起来都知道,但就是做不起来,把汽车厂家的手脚都捆死了。
我们是一边讲迎接“入世”,一边在“入世”前宝贵的时间不放开竞争,自己把自己绑起来,把大脑统起来。中国汽车市场是块肥沃的市场,现在都让合资企业给吃了。抓得太死,担心搞不好,把生产力绑起来了,这恰恰是搞不好的。机制、体制的变革,会产生强大的爆发力。
放开会乱,会重复建设,会浪费资源———这些担心是有的。其实,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竞争中就含有重复建设。对“低水平重复建设”也要弄个明白,什么叫低水平、高水平,标准、概念如何确认?市场是多层次的,产品、工厂是多层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高、低水平,关键是看市场适应性如何。还有人主张竞争不能过度,然而这个度谁来定?投资者会仔细算,他明白如何才能赚钱。不展开激烈竞争,才是低水平的竞争。
记者: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或者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有很多的争论,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李书福:有人说,在中国生产就是中国的企业,在中国上税、解决劳动力就行,我不同意这个看法。现在,讨论民族汽车工业如何发展蛮激烈的。从战略上考虑,民族汽车工业是带有民族灵魂的汽车工业,中国现在合资企业的轿车有民族灵魂在里面吗?一看车,都是欧洲的、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中国的,没有!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大家都不负责任地说,不管民族工业不民族工业,只要是中国生产的就是民族工业,我认为这在认识上是个误区。我们要试一试,我不会和这个合资,和那个合资。他们拿钱来我们用可以,技术上买来也可以用,但要合资的话,我们要慎重,我们要好好研究。我认为,在中国如果能走成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意义非常深远。当然有人反对我的这种想法,但我还是要这样做。
如果仅仅把合资作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过程中的一种战略方针,这是可以的。如果把合资当作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终追求,我是不赞成的。
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我认为只有一条路,就是要把质量做好,价格控制好,新产品开发得快,技术进步得快,符合中国的市场,符合世界的市场。只有这一条路。
记者:吉利集团旗下不但有汽车,还有摩托车、建材、学校、房地产。这么多投资项目中,投资汽车是不是一个好的决策?
李书福:投资汽车是吉利集团的骄傲。这个行业大,市场大,前途广,可以做得很大,将来甚至可以和世界500强在一个舞台上竞争,我觉得有意思,很有挑战性。
汽车行业有特殊性,有很多特点,有很多规律,不但新产品开发快,改型要快,而且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汽车行业基本规模要有,没有这个规模,根本没有办法生成。
的确,我也感到,企业运转起来有点力不从心,但只要朝着认定的方向走,就可以取得成功。成功属于那些不怕艰苦的人。
“入世”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竞争规则的完善
记者:从你的角度看,“入世”对民营汽车企业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书福:我个人认为“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现有规则将有好的影响,更有利于规则不断完善。游戏需要规则,规则很重要,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竞争的胜负也就失去意义。我很希望有一个公平、严格的规则。
此外,加入WTO后,全球采购、人才利用、资金引进、市场开发等方面都会好起来。
记者:有人认为,“入世”后国外汽车企业将长驱直入,会将中国企业打得一败涂地。你是如何看待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
李书福:我们不怕与国外汽车企业的竞争。他们有他们的缺点,就如巨人有巨人的缺点一样。有人说,全球将会剩下3家汽车制造厂,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从汽车工业发展的轨迹来说,从欧洲产生,从美国、到日本、到韩国生产,到中国生产。我想中国人掌握这门技术以后,发展起来是很快很快的,这是中国人的特点。6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21世纪世界的摩托车制造基地在中国大陆,现在这个预言成为了现实。我认为,再过20年,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非常强大。
认识汽车工业,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低估中国的力量,不要低估中国已形成的汽车工业力量,不要低估民间的力量。
动态追踪
●1997年,吉利集团以民营企业的身份跨入了汽车制造行业,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营汽车制造厂———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自主开发发动机的三缸吉利·豪情家用轿车。民间投资的介入,打破了汽车行业国有和中外合资垄断的格局。
●1999年,吉利集团迈出了第二步,在宁波北仑以更大的投资建设了宁波美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匹配丰田8A四缸电喷发动机的吉利·美日家庭轿车。2000年5月,第一辆“吉利·美日”汽车下线,售价仅为6.58万元,再次创下全国同类轿车最低价位纪录。
●2000年3月,吉利集团浙江豪情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出JL6360标准型轿车,定价为3.98万元,由此掀起全国汽车降价风波。
●2001年1月,车厢体积仅8.42立方米的吉利汽车,装进了20人,创下了该项目的吉尼斯纪录。
●2001年3月,吉利美日MR6370A经济型轿车在清华大学完成安全碰撞试验。
●吉利集团进入汽车行业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最近的一年内,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轿车定点生产企业调研组等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多次到吉利集团,就民营企业参与轿车制造业进行考察。
●众多媒体也对吉利集团给予了高度关注。有人称“2000年吉利很火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被称为2000年中国轿车业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记者 韩建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