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有人问为什么“吉利”们也能生产轿车?
同样是在一年前,也有人这样讲,吉利是一条“鲇鱼”,国内汽车企业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这条“鲇鱼”代表的民营资本向垄断叫板了。
更有人说,外国人都能到中国合资办汽车厂,中国人自己反倒不行了?这说不通。
汽车行业有“老大哥”嘲笑说,坐这些车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可吉利汽车却通过了安全碰撞试验,让这些人又跌了回眼镜。
一年来,总有人为吉利打抱不平———“吉利造车惹谁了”。只要质量好、成本控制好,开发出市场需要的品种,就能占领市场,就能生存下去。
靠行业垄断和价格垄断扶持起来的汽车工业,难有真正激烈的竞争;靠保护来进行内部竞争,不能提高自己,不是真正的竞争。中国汽车业如果不尽早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吃苦头的日子还会在后头。
看一看与国际对手们竞争得头破血流的家电业、摩托车业,人们就知道中国汽车工业打破垄断、全方位开放的重要。
道理是这样讲,但坚冰破碎还需时日,有待更多“吉利”的加入。 (涧清)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1年05月10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