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车死掉,滴滴顺风车有备而来
滴滴和快的“新婚”过后不久,它们的“爱情结晶”便在儿童节当天到来了。
6月1日,“滴滴顺风车”在北京上线,这也是滴滴快的继打车、专车和快车之后,又推出的一个在出行服务领域的作品。
滴滴快的这一步落子的背后,给原本已眼花缭乱的市场注入了一剂猛药,在嘀嗒拼车、微微拼车、51用车、天天用车等十余家互联网拼车企业已经占据自己阵地的大背景下,拼车这个已经逐步形成的红海市场,在不远的将来定会上演一幕幕血拼的大戏。
■新快报记者 高京
柳青: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
出行平台的主流思想
据了解,除儿童节当天在北京上市外,滴滴顺风车本月内将在包括广州在内的国内26个城市上线,目前的里程分摊费基本为每公里1元。
根据滴滴顺风车官方给出的产品界定,滴滴顺风车定位于城市“共享出行”,利用大数据算法和先进的匹配技术,一对一连接每一位愿意结伴同行的车主和乘客。车主可通过产品选项,预设好路线;乘客亦可APP输入自己上下车的地点;顺风车产品将会根据双方的路线自行匹配车主和乘客,从而实现顺路同行的目的。
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曾表示,根据对前期车主的抽样访问和调查,与出租车、专车的驾驶者不同,滴滴顺风车车主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出于共同分摊出行成本以及社交等因素,绝大部分订单都是通勤出行性质。而丰富的社交元素也是滴滴顺风车的一大亮点:在行程结束后,每一位乘客和车主都可以在APP中互相为对方贴一个个性“标签”,而滴滴顺风车未来或也会根据车主和乘客的标签,进一步为用户匹配相似的同路人,用户将有机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此之前,很多车主和乘客都对拼车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毕竟是陌生人一同乘车,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为了解决这一公共安全问题,滴滴顺风车对乘客开展了微信授权登录和微信支付的验证,对车主有驾驶证行驶证的严格审核流程,同时为每一单购买了50万元的保险。在滴滴官方APP推送的一条新闻中,总裁柳青表示,共享经济是“互联网+”出行平台的主流思想,这就表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顺风车的用户。据滴滴顺风车官方预计,这一项目在一个月内订单将达到10万,年内将超过100万单。
竞争对手怎么看?
微微拼车王永:兄弟们节省子弹
早在今年3月滴滴快的刚透露准备进军拼车领域时,被称为“中国拼车之父”的微微拼车创始人王永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在真正的大佬进场前,其他公司做拼车都是小打小闹,同时行业也欢迎有绝对实力的大佬进场。昨日记者再次致电王永,他表示,“即便大佬进场了,我们也不会放弃”。
“滴滴打车刚进入市场时,也面临着摇摇招车、大黄蜂等对手的竞争,当时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做这一行,竞争是避免不了的。”王永说。
面对这样的形势,王永并没有选择退缩,他甚至鼓励其他在做拼车的公司,不要轻易言败,“拼车市场对滴滴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布局,而对我们来说,拼车就是全部。都是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对手,我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所以我们都不要放弃”。
同时,王永还建议同行的公司,要控制花钱的节奏。“我建议同行的兄弟们,要节约子弹,不要打歼灭战,更不能和对手硬拼,甚至要做好冬眠的准备,”王永说,“特别是花钱不能够太任性,要控制好花钱的节奏,想好怎么花再出手,更要做好融不到资的准备”。
在整个采访期间,王永始终在强调,小公司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做到小而美。“我们要建设一种壁垒,是那种别人牢不可破的壁垒,只有在拥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后,才可以与别人抗衡。”王永说。
在展望未来时,王永还表示,如果未来微微拼车有被并购的可能,他本人会去谈。“从宏观上来说,未来合作肯定是个大趋势,不过从微观角度看,就要看对用户和公司是否有好处。其实并购有时候像谈恋爱,除了条款之外,还有谈谈感情,看看双方是否有机会走到一起。不过,微微拼车首先要做到让自己先有价值,否则其他都是空谈。”
未来前景怎么样?
搭搭顺风车宫涛:还有大片空白市场
在滴滴顺风车上线之时,同样一个做顺风车的互联网公司搭搭顺风车也刚刚发布了自己的正式产品,对于目前这个市场,搭搭顺风车创始人宫涛表示,互联网汽车出行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还有很多的用户需求没有被满足,搭搭顺风车对这个市场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其实做顺风车就是让一些热爱生活、愿意帮助他人的朋友提供一个平台,”宫涛说,“相对来说有私家车的朋友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在上下班或者旅行途中愿意帮别人一个忙,我们就是做这件事。”
同时,在众多行业大佬参与到这个市场的大背景下,宫涛认为,搭搭顺风车刚刚起步,还处于发展之中,用户的量也在不断上升,目前还谈不上竞争的问题。虽然整个行业目前很热,但在汽车出行服务这块,用户覆盖率并不是太高,“滴滴快的现在的用户覆盖率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这个市场未来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对这个市场还是充满信心。”
同样,嘀嗒拼车CEO宋中杰也对这一市场未来信心满满,在之前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从北京市政策导向、公众打车需求、缓解社会问题等方面来看,拼车肯定会往前走,不会被扼杀。”他认为拼车是顺道,在做减法,减少车辆,减少环境污染,且不会造成道路拥挤等社会问题。
对于拼车的优势,宋中杰表示,稍微近点的距离,拼车比出租车的价格便宜近50%,并且越远越划算,距离越远绕路占的比重在整个路程中就越少,这样分摊的成本就不一样。“从出行量上看拼车的市场很大,全国乘客的总出行量约为7000万次/天,”宋中杰说,“根据统计,全国私家轿车保有量是1亿~1.4亿辆,如果约10%的车辆参与拼车,且30%的车主当天有拼车行为,平均一天两次出行,则日出行量为600万~1000万次。”通过比对出行量差,宋中杰认为这中间存在较大的市场。
车主与乘客怎么看?
普遍愿意进行拼车尝试
在滴滴顺风车上线这一消息公布后,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广州生活的车主和乘客,他们的普遍意向是,希望未来可以尝试这种分担成本的服务。
“在广州这种大城市生活,每天面对拥堵的交通,是最头疼的一件事,”家住同德围的王先生对记者表示,“特别是近一段时间羊城几乎天天下雨,像同德围这种还未通地铁的地方出行非常困难,即便是开车,每天去上班也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下班后如果碰上堵车就更麻烦了。如果周边邻居愿意和我拼车的话,的确可以节省一些成本,同时还能减轻交通拥堵程度,我觉得每个人如果都能考虑拼车出行,那么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是一件大好事。”
同样,家住番禺的李小姐也表示,目前自己经常使用滴滴快车等互联网产品作为出行工具,不过每天的花费也是蛮大的。
她希望未来通过拼车解决上下班的问题,“如果是比较熟的车主,我愿意长期与对方拼车,这样又省钱又方便,希望即将亮相的滴滴顺风车可以帮我找到这样的车主。”李小姐说。
不过,也有人为拼车后的安全考虑,即便是有相关保险,有些车主还是不愿意尝试拼车。“毕竟是陌生人上车,而且还会清楚我个人的出行地点和习惯,这种将隐私暴露给别人的做法,自己还是不会轻易尝试。”
对于车主的担心,汽车行业专家张志勇倒是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他认为,以社区为单位获取可以使得拼车更快地在中国推行。“我们需要将服务细化,最好是居委会来做这个事,通过身份证号或房产证等等来支撑这个体系。哪怕一个公司、一个圈子、一个小区,只要大家互相熟悉、互相认识,这样乘车才放心。”
专家说
将业务线拉宽是互联网生态的表现
对于近日拼车市场这些变化,汽车行业专家钟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互联网在汽车服务这一块还是非常看好。
按照自己的观察,钟师透露,目前市场中的互联网公司在汽车领域已经使人眼花缭乱了,特别是在拼车领域,更是种类繁多。大家都是在通吃,将自己的业务线拉宽,当然这也是互联网生态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不进入对方的领域,那么别人就将进入我的领域,所以大家都形成一种全业务链的生态。”钟师说。
钟师认为,目前各个公司还是处于混战状态,大家都分得很细,因为有些时候政策吃不准,未来也比较难以预计。不过,钟师也肯定了目前很多互联网汽车服务的做法,“像现在的汽车服务就做得非常精彩,大家都在深入挖掘乘客的需求,推出不同的服务。”
“处于生态链底层的公司,生存起来就会比较艰难,”钟师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多小公司会被大公司收入旗下,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做法,也是互联网业内的常态。”
同时,钟师也表示了对汽车服务未来的一种期待,“目前互联网很多做法都是对传统市场的一种颠覆,是一种创新的表现。这样对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行为,应该予以提倡,现在大家也都在观察,看看这些做法对国家政策会有多大的改变”。
案例解析
“爱拼车”为何死掉?
在大佬进场之前,拼车市场已经是风声鹤唳。上月25日,成立于2013年9月上线的“爱拼车”发布停止服务的通知。
据该通知显示,当日15时爱拼车已经关闭了新用户注册,将于6月1日关闭发布路线与抢单服务,6月5日关闭服务器。同时,在终止服务前,爱拼车已由系统推送加短信通知方式告知账户中仍有金额的用户进行余额提现申请操作。
据公开资料显示,爱拼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拓了23个城市,用户数超过2000万人次,而去年春节前夕,爱拼车成功完成了三轮融资。不过遗憾的是,爱拼车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停运的命运。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爱拼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洋表示,这个行业已经是资本掌控的格局,目前滴滴快的、易道纷纷拿出了巨额补贴,这对行业有很大的影响。
早在今年3月时,杨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滴滴、快的相继推出一号快车、滴滴快车,这影响了爱拼车的资本运作,因此,第四轮融资并未完成。
有消息说,对于这样的结果,爱拼车的团队表示虽然可惜却也接受,并将失利原因归结为战略上的失误。
过早的进入北京市场,千万补贴,车辆覆盖不足,竞争激烈等都使得爱拼车在发展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爱拼车的停运,也宣告国内第一个被淘汰的拼车公司产生。
对于这一问题王永表示,这对拼车领域的负面情绪是比较大的,但是还要看未来大家怎么做。
记者观察
环保高效是不变的主题
在私家车少之又少的那个年代,我们的出行只能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之间选择,打的难是那个时代萦绕在每个市民心头的枷锁。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拥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拥堵的城市使得每个人的出行愈发艰难,地方需要通过限号、限购和限行等措施来抑制日益膨胀的交通,在这样的背后,我们的出行并没有因此好转。
近两年来,互联网汽车服务的兴起,多少改变了交通行业的生态,甚至可以说颠覆了整个交通出行行业。
通过手机我们可以预约车辆、定制行程,还可以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做一个适时的监控。
从以前的被动出行,我们迎来了一个主动把握交通的时代,这一剧烈变革的背后,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出行方式,高效出行正变得可能。
如今,当我们看到很多城市在专车之后,快车、拼车、快速公交等服务陆续出现,而这也将更加加剧用车市场的变革,促进一个更加环保高效的汽车社会的诞生。从服务业本质上说,这样节省资源、方便市民等做法,还是深得人心。
不能否认,互联网汽车服务的兴起,让我们的交通出行可以在环保和高效的前提下运行,这一点,才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不变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