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互联网企业当然可以造车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8月14日 09:18  汽车商报  王平胜 字号:

  汽车商报副总编辑  王平胜

  互联网是一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今这支大筐开始装汽车了,从制造端到销售终端。其实就我一个汽车媒体从业者,真不知道如何定义互联网企业。谷歌、微软、阿里、百度……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百年传统行业——汽车发起强有力的冲击。我们习惯了汽车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形态发展模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改型……这套周而复始的模式被那些知名(或不怎么知名)的公司操控,那些公司就是一个个我们熟悉(或不怎么熟悉)的汽车厂商。

  诚然,我们知道即使是知名、强大的汽车品牌也不是自己包办汽车从“出生”到“灭亡”,会有众多的零部件公司与主机厂一道协作。当然我们知道往往是主机厂商品牌,隐藏在油漆、铁皮下面的“东西”往往为我们所忽略。我们习惯了接受光鲜和强大。但是在汽车制造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配件厂”跃跃欲试,想升级为“主机厂”。并且在中国已经有这样的企业,汽车行业真的发展到谁都进入的时代了吗?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自己。可我的确看到除了想“上位”的配件企业,特别是IT界的大公司还是扩张地盘。乐视欲想让北汽为其贴牌造车,上汽联手阿里巴巴,百度也要造车。谷歌介入汽车由来已久,但福特前CEO穆拉利的加盟,让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着实非常紧张。传统制造汽车不怕有“新手”进入行业来,怕的是他们没想的、颠覆性的制造模式、销售模式,因为互联网的创造力不是传统汽车制造人所能想象的,一个特斯拉就是很好的例证。

  但是我一直认为,造车是这些传统汽车公司该干的事,也是他们专业与擅长。而终端销售则不是他们的强项。否则,从实力来讲汽车厂商可以包办一切。具体是大而全,还是术业有专攻。两者当然可以相互转换,但就汽车这个资金、技术、人才都相对密集的产业来说,还是后者更有利于行业发展。就如同一些汽车集团,福特、通用、大众……先后收购了许多汽车品牌,发展一段时间,有先后卖掉,最后保留自己核心品牌,当然目前大众是与前两家不同的。但是皮耶希卸任后,分崩离析了是再所难免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而复始。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行业,也只有中国炒作得热闹。欧洲、美国、日本等,并没有听说哪家互联网企业要造车?而谷歌也一直是依托自己的软件优势在实验无人驾驶,汽车内的互联网。至少现在还没看到它要造“谷歌牌”汽车,即是穆拉利去了,不要忘了,他以前还造过波音牌飞机呢。

  我承认这是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颠覆。手机的核心功能是打电话,其他功能再强大也是锦上添花。汽车的基本功能是交通工具,其他过多的“科技”充斥其中,只会让你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只会毁了你眼前的“这辆车”。国内互联网企业应该在自己的行业内升级、挖掘潜力和市场。不守规矩结果不是一鸣惊人,就会死的很惨。

  特斯拉横空出世的给传统汽车制造业敲响了警钟。当然,在中国买卖车变成相互做广告,中国概念和故事支撑的是纳斯达克的股票飙升,这是一场资本运作的秀。当然,中国的电动车已进入快车道!

分享到:

(编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