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反垄断需政府监管到位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7月31日 16:31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安丽敏 字号:

  虽然反垄断调查的事情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但国内这些车企被调查的确切消息却是从外媒报道得知。最终面纱还是被捷豹路虎撕开了:捷豹路虎中国宣布对路虎和捷豹旗下部分车型的厂商指导价格进行下调,最高下调价格达30万元,新售价将从201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现在已经采取应对措施的有奔驰和奥迪,同时据报道,英菲尼迪回应称不在有关部门的约谈之列。

  现在业界似乎在等待着究竟是谁会继续接招或者成为第一个被开出罚单的车企。但在这幕大剧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是谁造成了进口车以及高档车的垄断行为?是什么推高了进口车的价格远高于海外?

  逐利是企业的本能,如何监管则靠的是政府和法规,毕竟“约谈”这样的方式对急于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企业有相当的震慑力,但如何从体系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比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智慧要可靠得多。

  应者云集

  7月份以来,奔驰、捷豹路虎、奥迪等高端豪车品牌接连宣布整车、配件或保养价格下调。

  其中,奔驰宣布从7月1日起推出“星徽保养菜单”,但其实与反垄断调查并不相关,事实上,从北京车展时,奔驰就宣布在售后方面的一些动作,此次星徽保养菜单的发布是延续了此前的做法。

  7月25日,捷豹路虎率先明确表示降价:从2014年8月1日起,对包括“路虎揽胜加长版5.0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的厂商指导价平均下调人民币20万元。

  至于调价的原因,捷豹路虎说得非常明确:“此次降价是回应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针对汽车行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

  在捷豹路虎之后,国内第一大高档车品牌奥迪宣布整车和原装配件价格下调。一汽-大众奥迪公布的消息显示,将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涉及备件上万种,平均降幅20%。这意味着奥迪车主在今后的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方面支出的费用将大大降低。据了解,一汽-大众奥迪此次下调原装备件价格涉及旗下所有国产车型。例如,奥迪A6L TFSI舒适型的2.0升TFSI发动机价格下降22%,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器降价38%,车身总成降价16%,ABS单元降价25%。

  宝马方面目前仍然没有相关的消息传出。

  尽管约谈的时间具体无法确定,但这些车企的响应可谓及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要想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壮大,就得尊重中国的游戏规则。

  问题根源

  事实上,加价等做法并不鲜见,更有消费者非常热衷于争抢这样的热销车型,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很多人买这种车也是虚荣心作祟。”从之前的CR-V到大众途观、第六代高尔夫,几乎都被奉为“神车”,不仅加价,而且一车难求。

  就在不久前某高档品牌下调价格的时候,就有人问,这样会不会担心使消费者感到不高端了。由此可见,以价格作为一种衡量标准的中国,越贵就越彰显身份,车企自然乐得迎合。

  当然,这和反垄断以及零整比不是一码事,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仍然是供需不平衡。这些问题最终会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而逐步解决。

  就拿高档车市场来说,随着新晋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这将迫使一些原本占有优势的车企拿出应对的策略。同时,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增速放缓,让很多车企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了解,6月份,我国汽车库存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降价将是很多车企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

  同时,即便此次高端车调价是政府促成,但背后的根源也与其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首先,备受诟病的2005年修订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简称:《办法》)是造成目前垄断现象产生的根源。

  正是这个《办法》让汽车厂商在产品销售和渠道上拥有垄断权利,让中国的千万车主一直被动消费着价格不菲的售后保养服务,而该项办法当年是由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通过公布。直至现在,虽然经常传出修改的意见,但至今尚未有结果。

  其次,目前把持进口车渠道的,据报道称,以国企居多。虽然在价格垄断过程中,整车企业拿走大头,但毕竟还要承担各项税费、还有分摊研发、服务的成本等需求,而渠道商在其中也获利不菲。

  影响待考

  虽然此次约谈之后,数家车企纷纷调整价格,这固然应当鼓励,但根源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这种临时性的措施带来多大的影响仍然有待考量。

  首先,在价格层面,尽管价格下调是板上钉钉的,但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一些隐形的加价措施很有可能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价格下调的幅度。也就是说,这一非常规措施的实际影响可能没有想像中的大。

  其次,如果品牌管理办法能够得到调整,那么将对售后体系带来巨大冲击,即便没有根本调整,也已经迫使经销商开拓更多的盈利模式。数据显示,美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美元,其中授权体系,也就是4S店等只占市场总额的20%。“我国还应发展快修连锁店等业务模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认为,还应形成多元化且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让消费者享有合理的服务标准。

  事实上,这种授权体系正在出现缺口。日前,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人士透露:“国家质检总局计划将非中规车(非授权渠道进口车)也纳入‘汽车三包’(《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范围之内,目前这一政策正在制定之中。”同时,针对我国非中规车进口车商普遍规模较小,难以承担“三包”责任的问题,“质检总局正酝酿将人保等保险公司纳入非中规车‘三包’体系之内。”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这一政策一旦出台,将使平行进口的车辆走出 “灰色地带”,非中规车的身份认定或将首次被明确,在规范该领域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撼动跨国公司在华进口车的价格体系。

  经销商无疑是最直接感受到这种冲击的群体,在当前的形势下未雨绸缪也未必是坏事。

  最后,即便是车企积极配合,政府也不应因此沾沾自喜,如何以更规范的法规体系来约束它们的行为,同时促进市场的发展,才是最终要义。

分享到:

(编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