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高巍 黄春棉 胡俊峰)
遑遑六十年,熠熠一甲子。
中国汽车工业悄然走过60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当年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少年,早已两鬓斑白,他们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成绩和荣耀,更为这份成功背后的艰辛和教训而不辞辛劳、发挥余热。
何光远,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参与一汽建设的开拓者,亲历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几乎每一个历史节点。2013年12月31日,辞旧迎新的前一刻,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新浪汽车走进何光远部长位于三里河的办公室,聆听一位老领导、老前辈和老长者的教诲和心得。
心痛的合资 50:50是底线
走过何光远部长办公室外的走廊,已隐约听到其高亢的声音在谈论着什么。从其秘书处得知,我们已是上午第三拨访客。这位伴随中国汽车工业走过60年、年逾80的长者依然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思虑着。秘书摇摇头道,就算限行也要上班,“不送我我就走着去!”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谈到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何光远发出扼腕的叹息,说:“大众集团前董事长哈恩博士,最近走访了很多国家,考察汽车工业的发展,包括法国、日本、韩国等。我对他说到中国汽车工业目前销量世界第一,怎么由大变强?这个问题,哈恩听了以后摇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第一,但有多少是你们自己的汽车,这个市场、这个宝贵的资源你们都丢了!”
新浪汽车: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发走到现在,但从自主发展和由大变强来看,却有些伤心。
何光远:嗯,谈这件事,确实没能取得合资合作的初衷。就是50对50,这是底线。到现在,仍有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包括商务部在内,利用“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改革开放”这个思路,要把股比放开。
新浪汽车:底线都不坚持了么?
何光远:行业业内一些人反对放开,但个别也有支持放开的声音,也有人说迟早是要发生的事。改革开放一路走过来,包括一些领导人也谈过:求其所在,不求所有,即在中国注册,招工,向中国政府纳税,就应该支持。但照这个思路搞下去,中国要想把自主品牌搞大搞强,太不容易了。咱们从小车往上走,现在人家是从高档车往下走,所以自主品牌现在是处在非常困难的时候。
但是,我们一些民营企业坚持自己,同时并非关起门来,也有一些合作,并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你看长城,奇瑞走了一些弯路,他的摊子铺的太大,现在也慢慢的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最近合资也有一些新的模式,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包括观致汽车。
它的产品已经出来了,而且这个车出来以后,一炮打响,在瑞士的汽车展上很叫座,也有一些好的苗头,这个时候要努力克服依赖症,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新浪汽车:您觉得有解决或者改善的方法么。
何光远:现在解决这个问题,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方法。国家对央企的考核,一方面要保值增值,一方面还要考察对自主的研发投入和力度。以一汽为例,解放卡车前几年赔钱,去年大概可能有点利润,轿车这块儿,现在开始打平了,有点利润了,但是红旗H7产量没形成,奔腾量也不是太大。东风仍是合资得没完没了,上汽多少有些变化。
现在这个事,国家应在考核上下决心。比如说你在技术开发投入上,必须要占到营业收入的百分之多少;第二个,你自主开发定出一些目标,这个方面没有进展,就一条否决。假如国家有这样的决心的话,自主会改变。